1 / 28
文档名称:

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进展.ppt

格式:ppt   大小:178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进展.ppt

上传人:yixingmaob 2018/1/2 文件大小:1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进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进展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感染科邓启文
概述(一)
流行性出血热为何改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概述(二)
肾综合征出血(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损害等为特征。
概述(三)
本病疫区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32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欧部分国家,疫源地则遍及世界五大洲70余个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受HFRS危害最严重的国家,HFRS发病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90%以上。年发病人数波动在4万至6万这一较高水平,是除病毒性肝炎之外危害最大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除青海和新疆外,全国其余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道。我院自1999年以来,已收治50余例。
病原学(一)
肾综合征出血热由汉坦病毒(Hantavcrus ,HV)所引起,HV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
汉坦(Hantaen,HTN)野鼠型,病情重;
汉城(Seoul,SEO)家鼠型,病情中型;
多布拉(Dobrava,DOB);
普马拉(Puumala,PUU)
辛诺勃(Sinnombre,SN)。
病原学(二)
本病毒对脂溶剂敏感,***、***仿、***、苯、去氧胆酸盐等均可灭活。一般消毒剂及戊二醛也可灭活。,温度60℃1小时,紫外线照射30分钟可使之灭活。
病原学(三)
HV可引起两大类疾病:
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以严重的呼吸窘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S)。死亡率高达45%。
病原学(五)
S片段编码病毒核蛋白,核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非中和抗体,在免疫保护中起一定作用。
M片段编码病毒膜糖蛋白,包括G1和G2。G1区有抗原决定簇的主要部分,决定汉坦病毒毒力、传染性、中和活性。武汉地区应用基因扩增及测序的方法发现我国HV的G1存在基因变异。
L片段编码L蛋白,L蛋白主要是病毒多聚酶(或转录酶)蛋白,在病毒复制中起主要作用。
流行病学(一)
流行分布及疫情动态
本病流行较广,主要疫区分布在亚欧大陆,并且不断有新的疫区出现。我国1984-2000年发病近100万,死亡2万,病死率平均2 .02%。1986年全国病死数与2000年比较,全国下降8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