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4
文档名称:

【文学历史类】怎么办?.pdf

格式:pdf   页数:29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文学历史类】怎么办?.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8/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历史类】怎么办?.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译序
《怎么办?》的作者尼古拉·加夫里洛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一八
二八一八八九年),是十九世纪中叶俄国的一位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
革命民主主义的战斗旗帜,一代新人的思想领袖。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普列汉诺夫曾把他比喻为希腊神话中盗天火予人间的英雄,称他为“俄国文
学中的普罗米修斯”。
车尔尼雪夫斯基于一八二八年出生在萨拉托夫一个牧师家庭。一八四
二年进入萨拉托夫正教中学。一八四六年五月,考入彼得堡大学历史语文系。
在大学期间,接近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成员,并逐步形成了革命民主主义
的观点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一八五一年,回到萨拉托夫,在中学任语文
教员。一八五三年,重返彼得堡,开始为《祖国纪事》杂志撰稿,后又应涅
克拉索夫的邀请到《现代人》杂志编辑部工作。在《现代人》杂志上,他发
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著作,如《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艺术对现实的审美
关系》、《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等。他还积极从事秘密的革命活动。一
八六一年撰写了革命传单《告领地农民书》,并指导过革命组织“土地与自
由社”的活动。
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作为俄罗斯公认的革命领袖和导师,车
尔尼雪夫斯基遭到反动派的敌视和仇恨。一八六二年六月,《现代人》杂志
被勒令停刊八个月。七月七日,反动当局捏造罪证,逮捕了他,把他囚禁在
彼得保罗要塞将近两年。在狱中,他以惊人的勇敢和顽强的毅力继续着革命
的写作活动。从一八六二年十二月开始,他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创作了长篇小
说《怎么办?》。
一八六四年二月,沙皇政府判处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矿场服苦役,并终
身流放西伯利亚。他在监禁、苦役和流放中度过了整整二十一个年头,始终
保持着崇高的气节,坚守着革命的阵地。在流放期间,他写作了长篇小说《序
幕》等。一八八九年他才获准回故乡萨拉托夫居住。长期的苦役和流放生活
损害了他的健康,同年十月二十九日,他与世长辞。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是矗立在俄国文学史上的一
座巍峨的丰碑。
如前所述,它是作者在被幽囚于彼得保罗要塞期间写成的。从一八六
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至一八六三年四月四日,作者用了一百零十天的时间,完
成了这部文学巨著。他是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去创作的。小说的思想和形
象使他激动不已,以致有时他不得不去演算一些微分学的****题,心情才能平
静下来。这部小说,可以说是这位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的政治思想、经济思
想、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艺术升华。小说最初发表在一八六三年第三期到
第五期的《现代人》杂志上。不久被沙皇政府查禁。尽管如此,它还是在当
时俄国的进步青年中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并且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影响。
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的文学批评家··特卡乔夫在小说《怎么办?》一
八八○年法文译本的序言中指出:“当时在青年小组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就是
怎么办的问题。要把国家从卑劣的政治和经济专制制度的压迫下,从这种制
度使之陷入的崩溃的绝境中解救出来该怎么办?要把铭刻在青年心中的道德
和社会主义理想贯彻到个人和社会生活中去该怎么办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自
己的小说中谈到了这一切问题⋯⋯。”著名的民主主义批评家··皮沙列夫
指出:“小说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创造性的纲领,因此它成为了年轻一代的
旗帜⋯⋯。”著名画家列宾亲切地回忆道: “在文学作品中有两个主人公作为
供人仿效的楷模在大学生中占了优势,即拉赫美托夫和巴扎洛夫。《怎么
办?》这本书使人入迷,不仅仅是那些被读烂了的破旧不堪的书籍一册册在
人们中间流传,还有手抄本⋯⋯。”普列汉诺夫认为, “在每一个出色的俄国
革命家身上,都有过许多拉赫美托夫气质。”实际上,这部作品不仅被十九
世纪六十年代的俄国青年奉为“生活的教科书”,而且被后世誉为“代代相
传的书”,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都曾从这部小说中吸取过“精神力量和对美
好未来的信心”。杰出的保加利亚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季米特洛夫就说过:“我
应该说,在过去和后来一直都没有另一部文艺作品像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
这样使我受到深刻的革命教育。”革命导师列宁也十分喜爱这部作品。他热
情赞扬“这种作品能使人一辈子精神饱满。”“在它的影响下,成百成千的人
变成了革命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写作《怎么办?》一书的时候,正是俄国解放运动进
入第二阶段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时期(一八六一八九
五),平民知识分子开始占据了社会斗争的前台。
《怎么办?》的副标题就是“新人的故事”,它所描写的正是六十年代
的正面典型平民知识分子的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在当时,这种典
型才诞生不久,但他们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象征”,他们的力量正在
成长壮大起来。
小说描写的是十九世纪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