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
儒”“道”俩兄弟相济又相克
(《学习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庄子》心语笔记之四)
“儒”“道”俩兄弟相济又相克
(《学习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庄子》心语笔记之四)
以前我对孔子,老子,以及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政治主张,了解不多知之甚少,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前不久受朋友,怀着一颗平常的心,一颗敬佩的心,借助《百家讲坛》由于丹教授引领拜会了这两位古人兄弟。使我混沌渐开,悟出了人生道理。由原来对两大家的一知半解,提升到了大概认识而且对一些问题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此照猫画虎现发现卖,谈点粗浅的感言望广大网友雅正。
何谓儒教:
孔子:儒家的掌门人,春秋时代鲁乡(现山东曲阜市东南辛镇鲁源村),终年七十三岁。三十而立,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做《春秋》。‘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一代宗师,万世师表。代表作《论语》,其政治思想:一生致力于克己复礼,推崇仁,义,礼,智,信。教育人们: 修身,齐家,治天下,最终目的: 和谐社会---实现世界大同。
何谓道教:
老子又称老聃(约前571——前47 1) ,字伯阳。谥号:噉,也称李耳。古楚国历乡曲仁里(此地当时封为西周的陈国,现今
是安徽的涡阳还是河南的鹿邑有争议)人,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道家称为鼻祖,心得体会《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代表作五千言《老子》,政治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传说晚年骑青牛西去,隐居深山著书立说,修道成仙。
承前启后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姓庄名周,字子体。战国时期宋国人(今河南商丘东北,又说安徽蒙城)被称为老子的传承人。他集老子思想,文风之大成,有过之而无不及。是我国自老子后最具盛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之一。一生著书十万字代表作《庄子》又称《华南真经》主张安贫乐道,顺乎自然。
(三)‘儒’,‘道’区别及关联:
孔子讲: “礼仪是非常重要的”而道家认为: “世间所有的“道”都应该是人们心目中最自然的本真,而用不着任何外在的表现形式。”
因此看来儒道两家是各自独立的不同门派,有着根本的对立和分歧。但,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