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山西侯马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完善开发区载体建设为基础,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动力,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支撑,着力打造中国电子信息生产特色基地。适应侯马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需要以及指导电子信息产业建设的需求,特编制本规划。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侯马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0-2010年);
5、《山西侯马经济开发区——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园发展规划》;
6、《侯马经济开发区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7、《侯马市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8、其它与“侯马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相关的基础资料。
三、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侯马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为目标,按照循环经济理论,构筑电子信息产业园的总体框架。立足大经济区域,实现超常规跨越发展,推进“两化”融合,定位产业园在侯马开发区以至省、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把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先导产业。科学确定产业园发展规模和用地布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创造性的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之路。努力把产业园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对外开放领先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心。
四、规划原则
整体性原则:充分依托侯马市和侯马开发区及周边可利用的自然社会条件(用电、用水、排污处理、人才及其他城市功能)。突出电子信息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规划,把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流通、贸易、服务等环节联结起来,统筹安排,整体推进。
生态优先原则:规划产业园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为核心,促进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系统性原则:在功能结构,道路交通,生态绿地结构等方面与现有厂房及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可操作性原则:将宏观决策、先进的概念规划与推进“两化”融合的建设相结合,带动整体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制造业快速发展,做到规划的可操作性。
高品位原则:高品位的产业园区风貌、鲜明的电子信息产业特色和和谐的产业园区环境为规划原则。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加快自主研发、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自主创新的能力。始终站在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端。
特色性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建设条件,提出园区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即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先导,实现集电子、科研、培训、制造于一体多头并进、相互关联相互带动的产业“链”,使其成为侯马开发区的经济增长极。
五、规划重点
1、加强产业园区控制指标体系研究,采用高标准和适当灵活的指标体系,对产业园区的用地及基础配套设施做出有效规划。并根据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等各项经济指标。
2、加强产业园区的整体规划研究,重点把握厂房规划、生活服务设施、办公设施、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园区道路系统规划,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达到整体的融合。
3、加强产业园区规划实施措施研究,规划要紧紧围绕孵化培育产业园区重点龙头企业、重点产业品牌,实现各种资源向产业园区汇聚,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建议。
六、产业园性质的确定
全面承接高端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加工贸易产业经济转移,为山西与全国能源基础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先进电子信息技术装备,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全面服务的低碳、环保、绿色、宜产、宜居的电子信息园区。
七、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电子信息产业园的规划范围是北到新田路南侧150米,西至候风路,东临香邑大街,南靠旺旺北支路。
,。
八、凡在本规划区进行建筑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遵守并执行本规划。
九、本规划由侯马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和管理,并负责解释有关条文。
第二章建设现状及发展条件分析
一、现状条件分析
(一)建设现状分析
1、自然与地理
侯马市位于山西省南部,东邻曲沃,西接新绛,南依闻喜,北靠襄汾,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平均降水565毫米,区域内有汾河、浍河两条河流贯穿全市,并有容量为2856万立方米的香邑湖。
侯马地处两个三角的中心位置,大三角由太原、郑州和西安三大省会城市构成,侯马是晋、陕、豫三省的经济复合影响区;小三角由临汾、运城、晋城三个城市构成,并与海关、国检辖区相吻合;侯马是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一圈一核三群中临汾、侯马、运城城镇群的中心地带;侯马同时又是汾河经济带、南同蒲铁路经济带、大运高速公路经济带重合区。
2、交通区位
侯马市境内的同蒲、侯西、侯月铁路和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