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艺考在这几年似乎被认为是上大学除靠文化成绩外,上大学的另一条通道.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艺考在这几年似乎被认为是上大学除靠文化成绩外,上大学的另一条通道.doc

上传人:85872037 2018/1/6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艺考在这几年似乎被认为是上大学除靠文化成绩外,上大学的另一条通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艺考在这几年似乎被认为是上大学除靠文化成绩外,上大学的另一条通道。和我一起学的人很少是真正喜欢、为了艺术而学的。艺考确实降低了对文化课的要求,但要知道现在真正好的学校对文化课还是有要求的,毕竟还是要参加高考,而且处于对自己文化水平的负责,也应该努力学****才对。
另外还有几点:1、现在艺考热仍不断升温,很多学校扩招,所以教学质量必定受影响;2、艺考对家庭条件有要求,因为学****艺术不管是美术还是音乐,所需的工具、学费、包括考试的费用都是不可小视的一笔开销;3、如果真的想考好大学,就必须艺术和文化兼顾。每个学校都会要各方面都出色的学生,所以做好心理准备,这样确实很辛苦。
我记得自己到外参加艺考的期间,学校里正在高考一模,我没法参加,当时觉得自己快被放弃了,有点小痛苦那!毕竟人家都在为了高考奋斗着。所以这也是对自己心理抗压的考验。
不知道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以上只是我自己的感受
一年一度的艺术类专业考试又热热闹闹地开场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艺考热得更加“烫”人,考生人数又在各地创下新高。在山东,潍坊第一天的报名人数达到4万人,当地动用警察维持秩序。今年,山东艺术学院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分别招生2156人和1800人,报考人数都在四五万左右,录取比例超过201,个别热门专业录取比例将超过1301。“艺考“角逐之激烈可见一斑。
争走高考捷径学生“半路出家”
“艺考大军中有80%的考生是考美术专业,美术考生中又有60%以上是为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而另辟蹊径。”一位知情人士说,美术专业的基本考试科目是素描、速写和彩画,有的学校根据情况加考平面设计和作品鉴赏。学个一年半载应付考试不成问题,所以速成的“人才”很多。由于许多艺术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是普通文科类院校录取线的60%,一些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会在高考前临时“改行”学艺。据调查,山东一所艺术院校的美术系学生80%在高中只学了一年专业课。
比拼升学率政绩观火上浇油
在许多地方,升学率赫然成为除经济指标之外的又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地方升学率低了,老百姓肯定不满意,会怨政府没有抓好教育。所以,我们不得不千方百计提高升学率。”一位地方官员对记者说。
作为提高升学率的一条简便快捷的途径,一些地方或者学校干脆让一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改学艺术。鲁西南一所普通高中2005年的高考录取名单中,考入本专科院校的绝大部分是艺术生,学校升学率名次在全市一跃而上,名列前茅。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校争办综合性大学,而开设艺术类专业投入少,见效快,只要把老师聘到就行。另外,艺术专业的学费不菲,学校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据了解,在大学设置的各种专业中,发展最快的就是艺术学科。目前,全国有1000多所学校招收艺术专业。艺术专业蛋糕越做越大,反过来又刺激了更多的学生报考。
画饼充饥培训市场暗中助力
随着艺术专业招生越来越热,催生了一个庞大的考前培训市场。据一位知情人透露,开办一个100人左右的美术培训班,一个月净收入三四万元很轻松。音乐培训班的利润大约是美术班的两倍。巨额的利润,催生了更多的培训班。一些所谓“速成班”,声称“只要参加培训就能过关”,他们往往在短期内教给考生一些应付专业课考试的技巧,使作品侥幸得高分。在这些培训班的渲染下,很多学生产生了投机心理,稀里糊涂地走上了艺考路。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程学超教授指出,目前的“艺考热”已经带有太多非理性的色彩,很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造成艺术类人才严重供过于求。更何况不少“半路出家”的考生本身就“学艺不精”,很难说将来能否成材
在某些校园,在部分中学生口中,这种诙谐、调侃、戏谑的新语新词,层出不穷。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笔者采访中发现,对这种校园语言的趋新势头,有人喜欢有人忧。
赞赏者认为:校园新语反映了当今中学生敢于想象和创新的精神。如东海大学的孙晓明老师说,校园新语一方面静态地反映了当前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则动态地为学生寻找到了一条学****之外,发泄、放松的途径。当然需要分析和取舍。但用歌名《半睡半醒之间》来形容“早自修”,我看都很生动,没什么不好。至于像“酷”、“最近有点烦”等等流行语,使用一下也没什么妨碍,也许还可看作学生融入社会的一种表现。
但是,表示担忧者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工具,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文化标签”。对某些词语绝不能因其新颖、新奇而忘却了其中的不健康成分。崇明中学退休教师俞达珍老师说:有些校园新语表现的是一种玩世不恭、游戏学****游戏人生的态度和一种非语法化的倾向,必须加以关注和引导。据笔者归纳,眼下对“校园新词语”的担忧,计有三条:
其一,中外夹杂。这是指说话中常夹带外语的语词和语调。如“寝室物语”,“物语”本是日语中“故事”的意思,“寝室物语”即“寝室故事”之意;用“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