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麻醉科论文麻醉论文临床麻醉论文:
优化接台手术流程管理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
摘要目的:通过优化接台手术的流程,提高手术间的使用效率,为手术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减少医护人员因长期的疲劳工作对患者的安全带来隐患。方法:对我院10个外科手术科室800例全麻接台手术患者手术流程进行分析。将奇数手术间设定为原接台手术流程组(A组)400例;将偶数手术间设为优化接台手术流程组(B组)400例。统计接台手术之间患者的周转时间,两组均从手术间净化消毒开始计时,到麻醉开始诱导为止,两组工作流程所耗时间之间进行比较。结果:优化接台手术流程组(B组)所用的手术周转时间明显短于原接台手术流程组(A组)(P<0. 05)。结论:优化接台手术流程,可以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优化接台手术;流程管理;工作效率
随着患者手术需求量、精度和强度的不断增加,麻醉手术中心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手术台次与手术床位比例失调,患者等候手术时间长。而手术间配合工作效率的高低,手术间能否合理的利用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单纯依靠医护人员的加班加点,不仅不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会因为长期的疲劳工作易出现技术性差错,对患者的安全带来隐患[1]。通过优化接台手术的流程,提高了手术间的使用效率,为手术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我院麻醉手术中心共有洁净手术间10间,选择2009年1~12月800例择期的全麻接台手术患者,将奇数手术间设定为原接台手术流程组(A组)400例,其中男197例,女203例。年龄20~73,平均(
±)岁。ASA分级:Ⅰ级201例,Ⅱ级199例;将偶数手术间设为优化接台手术流程组(B组)400例,其中男192例,女208例。年龄22~70,平均(±)岁。ASA分级:Ⅰ级198例,Ⅱ级20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 2 方法所有患者手术开始时间为上午8点。A组:手术结束后患者送入术后恢复室,对手术间进行消毒净化后,接下一台手术患者入室建立静脉通道,麻醉前准备包括:建立有创血压监测、深静脉置管等,并进行手术器械敷料的准备,麻醉前诱导。B组:手术结束前进行第一遍清点时,接下一台手术患者入手术准备室。在准备室由专人负责,建立静脉通道,进行麻醉前准备工作,包括:建立有创血压监测、中心深静脉置管等。前一台手术结束,送患者入术后恢复室,对手术间进行消毒净化,接台手术患者从准备室接入手术间,并进行手术器械敷料的准备,麻醉前诱导。
1. 3 评价指标
统计接台手术之间患者的周转时间,即患者搬送术后恢复室时间、手术间消毒时间、接患者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时间、麻醉以手术前准备时间和麻醉诱导时间。两组均从手术间净化消毒开始计时,到麻醉开始诱导为止,两组工作流程所耗时间之间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组接台手术周转时间比较进行t检验。α=0. 05。
2 结果(表1)
表1 两组接台手术周转时间比较(x±s,min)
由表1可见,A组平均接台手术周转时间为(52. 5±10. 1)min,B组平均接台手术周转时间为(32. 5±11. 3) min,两组接台周转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P<0. 05)。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