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上海十大常见鸟类.ppt

格式:ppt   大小:2,96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海十大常见鸟类.ppt

上传人:liwenfei1314 2018/1/13 文件大小:2.9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海十大常见鸟类.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上海常见鸟类
———第七小组
1). 树麻雀 在上海它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鸟了只要你仔细看,它脸部的黑色斑块就是区别其他4种麻雀最明显的特征,不过树麻雀幼鸟的黑斑可能就没有成鸟那么明显了。 麻雀找食时很机警,而任何一个突然的声响,都会毫不例外地全被惊飞。虽一年四季均为集群活动,显有不同,春季繁殖期间,雌雄主要成对活动,共同营巢、孵卵、喂养幼鸟,幼鸟长大****飞离巢,先随老鸟一起活动,而后老鸟进行第二次繁殖,幼鸟才自相结群活动。
麻雀一般均为地方性留鸟,在当地繁殖。麻雀每年繁殖的次数,南北方因气候的不同呈现差别,最少1~2次,最多4次。
2). 白头鹎
,全身基本是灰色,肚子的颜色浅些,翅膀上则显出一些翠绿色。
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挑、葡萄等。 多在灌木和小树上活动,性活泼,不甚怕人,常在树枝间跳跃,或飞翔于相邻树木间,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善鸣叫,鸣声婉转多变。
3). 乌鸫

雄鸟全身大致黑色,上体包括两翅和尾羽是黑色。下体黑褐,色稍淡,颏缀以棕色羽缘,喉亦微染棕色。嘴黄,眼珠呈橘黄色,羽毛不易脱落,脚近黑色。嘴及眼周橙黄色。雌鸟较雄鸟色淡,喉、胸有暗色纵纹。
息于林地、村镇边缘,平原草地或园圃间,常结小群在地面上奔驰。胆小,眼尖,对外界反应灵敏。主食各种昆虫幼虫、蚂蚁、淡水螺、蟑螂,榕果等果实,以及杂草种子等植物。
4). 珠颈斑鸠
全长32厘米。体重125~180克。雌雄同色,体羽大都为灰褐色。最显著的特点是颈部有一黑色羽带并有白色斑点。尾羽黑色,中央一对黑色,外缘有明显的白斑。羽毛容易脱落,嘴暗褐色,比较柔软,脚紫红色。
常见留鸟。喜欢生活在开阔地及稀疏的树林中,房前屋后有它们较多的踪影,常飞到地上、旱田或小溪边觅食,生性胆小,人若靠近,则常转身以背相向。除晨昏觅食外,平时都栖息在跨空电线、树林中。晚上一般成对或单只栖息在桂花树、樟树等常绿或有较多横向干枝的树枝上。
5). 白鹡鸰
长约20厘米。体羽上体灰色,下体白,两翼及尾黑白相间。冬季头后、颈背及胸具黑色斑纹但不如繁殖期扩展。
食物几乎全是昆虫,以双翅目、鞘翅目为主,有甲虫、米蟓、、蝇类、蝗虫、粘毛虫等。白鹡鸰在依水较近的洞穴、岩缝、墙壁里和茅屋脊下营巢,巢为浅杯形,外边用枯草茎、枯叶和较粗的树根做成,里边有较细的根、枝,衬垫着兽毛。
6).家燕
中等体型的辉蓝色及白色的燕。上体钢蓝色;胸偏红而具一道蓝色胸带,腹白;尾甚长,近端处具白色点斑。与洋斑燕的区别在腹部为较纯净的白色,尾形长,并具蓝色胸带。
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
7). 棕背伯劳
成鸟:额、眼纹、两翼及尾黑色,翼有一白色斑;头顶及颈背灰色或灰黑色;背、腰及体侧红褐;颏、喉、胸及腹中心部位白色。头及背部黑色的扩展随亚种而有不同。亚成鸟:色较暗,两胁及背具横斑,头及颈背灰色较重。
平时常栖止于芦苇梢处,东瞻西望,一见地上有食物,就直下捕杀。亦能在空中捕食飞行的昆虫和小鸟。好居于树冠、跨空电缆上鸣叫,鸣叫时常昂头翘尾,激健有力。
8)棕头鸦雀
头顶至上背棕红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翅红棕色,尾暗褐色。喉、胸粉红色,下体余部淡黄褐色。 栖息于中海拔的灌丛及林缘地带,常结群在灌木荆棘间窜动,在灌丛间作短距离的低飞,觅食时叫声嘈杂。夏季多在山地。冬季迁到山坡草地、芦苇丛或者苗圃中。其食物主要为昆虫,也有野生植物的种子。 棕头鸦雀成对或成小群活动,秋、冬季节有时也集成20或30多只乃至更大的群。性格活泼而大胆,常常在灌木或小树枝叶间活动,一般都短距离低空飞翔,不做长距离飞行。
9)白鹭
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胫与脚部黑色,趾呈角黄绿色。通常简称为白鹭。小白鹭场栖息于稻田、沼泽、池塘间,以及海岸浅滩的红树林里。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独立。白天觅食,好食小鱼、蛙、虾及昆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