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东北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
姓名:曹传新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人文地理学
指导教师:徐效坡
20040501
中文摘要
��大都市区是区域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是当
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核心空间载体表现形式。本文从区域和城市互动的角
度,以系统方法论为思维支撑,运用区域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的理论
与方法,融合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其它学科的思维理论和方法,在
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大都市区的概念、特征、条件、
环境、资源、机制、结构、功能、规律、趋势等基础理论层范畴,以此为
基础,初步探讨了大都市区调控的应用理论层范畴,包括调控的概念和本
质、主体和客体、目标和原则、内容和方法、机制和理念、类型和模式等
方面。最后,以长春大都市区为案例,深入地诊断了长春大都市区形成演
化机理,系统地论述了长春大都市区调控的原则、目标、类型、模式和策
略。
��第一部分主要是论述大都市区的形成演化机理,包括大都市区的概念
与界定、地理环境和条件、资源对大都市区形成发育的作用、形成发展机
制、结构和功能演变等四个章节,这是全文的核心主体部分。
��大都市区是城市地域的一种空间类型和外在表征,是区域经济地理学
研究城市及大都市领域的学科概念的空间区域表述,是区域概念系统中的
城市地域系统的范畴。从发生学角度,大都市区界定应该从人地相关系统
运动的地域分异和组合动态发展进程中来认识和概括,现代化不能完全客
观反映大都市区人地矛盾运动发展的全过程,以此为基础,本文建立了大
都市区界定的指标体系,旨在动态透视大都市区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建立了大都市区自然—环境条件、产业—经济条件、社会—人
文条件三个层次研究体系。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自然—环境资源、产业
—经济资源、社会—人文资源三个层次认识框架。
��分工机制、非均衡机制、联系机制、自组织机制等是大都市区形成发
展的原理机制。地域分异和组合机制是大都市区形成发展的经济地理机
理。动力过程、运行过程、转换和协调过程、变异过程等构成了大都市区
形成发展的运动机制。产业要素机制、产业成本机制、产业形态机制、产
业组织机制等构成了大都市区部门结构演变机制�空间地域扩展机制、空
间职能组合机制、空间地域联系机制、地域形态演变机制等构成了大都市
区空间结构演变机制。
��要素投资型、市场需求型、功能辐射型等是产业关联的基本类型。从
资源拥有和利用的程度和大都市区形成发展的全过程来认识,主要有资源
开发型、加工制造型、商务服务型和混合型等四种基本产业部门结构地域
类型,生态人文型是演化趋势。
��大都市区产业空间结构地域组合类型,根据空间形态分布特征,主要
有点扩展型、点轴辐射型、网络组团型等�根据空间相互作用关系,主要
有地方空间型、跨区域型、数字空间型等�根据城镇空间组合形式,主要
有单核集成型、双核整合型、多核群落型等�根据产业空间聚集形态,主
要有工业枢纽型、信息枢纽型等。全球城市、巨型城市、信息化与生态化
祸合的数字化都市是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系统的演化趋势。
��要素互补能、经济结构能、阶段等级能、制度差异能等是大都市区的
地理势能基本类型,主要存在于功能场,以共生功能键的形式相互依存。
从系统论和发生学思维出发,城市功能体系主要分为经济、管理、创新、
生态等四大类,主要有主导功能集成系统和综合功能集成系统两种功能地
域组合类型。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调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调控研究是现代地理学
的重点前沿领域。大都市区调控原理部分是全文核心部分的重要补充和完
善。从区域系统运动中对大都市区实施调控是区域经济地理学的根本出发
点和精髓所在,人地矛盾是大都市区调控的实质所在。要素调控、环境调
控、结构调控、功能调控等是大都市区调控的基本内容。培育推进型和优
化整合型等是大都市区调控的基本类型,中心主导模式、联动组合模式、
群落合作模式、模式群等是大都市区的四种基本空间发展调控模式。目前,
大都市区产业空间结构系统主要有点一轴一网、功能板块、区域系统等三
种基本类型的空间构造调控模式。
��第三部分主要是长春大都市区调控实践研究,以长春大都市区为案
例,运用上述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和调控原理为基础,透视了长春大都
市区形成演化的宏观区域地理环境背景和地理条件,诊断了长春大都市区
形成发展阶段、状态、水平、类型、结构、功能等,提出了长春大都市区
调控的原则和目标,科学选择了以培育推进型为主导、优化整合型为支撑
的综合调控类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