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文档名称:

趣味古文译注.doc.doc

格式:doc   页数:9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趣味古文译注.doc.doc

上传人:mkoijke 2015/5/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趣味古文译注.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趣味古文译注
前言
这本书是专门为初学文言者编写的,目的是让他们多吃进一些文言材料,从而提高其阅读文言的水平,可以看作是一本基础训练教材,适于作为初高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课外文言读物。
从初中阶段开始,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文言文就占有了相当大的比例,从初中到高中,学生起码有六年的时间在经常地和文言文打交道。进入大学阶段,不少文科专业开设文言的课程,有的学校还把古代汉语课作为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文言文的教学总是在我国的中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文言的阅读水平也是衡量人们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尺度。
但是,我国目前文言教学的效果却不容乐观,各级学生的文言水平在普遍下降,能够过了阅读关的人在受过教育的人们中可谓凤毛麟角。笔者专门从事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汉语课教学十几年,对这一现状的感受颇深,初入学的学生文言水平起点越来越低,学****兴趣越来越淡,学****成绩一届不如一届。学生毕业之时,普遍达不到教学的最低要求,衣钵弟子不用想,登堂入室者也没有,严格说来,能入点门的也不多,恐怕大多数人是在文言的殿堂中胡乱转一圈,混到一个成绩就永世再不来光顾了。这种现状带来的后果,人们是可以想见的。
文言教学的逐渐滑坡,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他们后来却又当了教师,这就使全体国民的文言水平日见下降。举个例子来说,每年全国普通高考的语文试题中,文言题目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出题者往往对所选用的材料推敲不精,理解不准,作出一些错误的解释。参加评卷的许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不能把试题所提供的文言材料彻底读懂,恕直言,这类教师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大的,能彻底读懂者也是凤毛麟角,学生答题的情况就更是可想而知。再比如文言的各种教科书,从中学的到大学的,其注解的失误也往往连篇累牍,年年重编重印,总是得不到纠正。这些事实都从大的方面说明了我国文言教学中存在的严重弊病。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除了时尚的冲击、教师水平的不够、教学方法的不科学、教学手段的落后、整体的教学研究薄弱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没有引起人们注意,那就是教材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学的六年中,文言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学****文章篇目,附带讲一些文言基础知识来进行的,在大学的基础课教学中,实际上也还是沿袭了这一模式,这种做法无疑是合理的,所以在文言的教学中,所选用的范文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文言课是一门语言技能课,所选用的教学材料要适应这门课的性质的要求;文言晦涩难懂,令初学者望而生畏,它的教学对象又大多是青少年,其性格还较为浮躁,心理状态还缺乏耐性,这就像给婴儿的药丸要裹上糖衣一样,更增加了对教学材料的特殊要求。那种没有趣味性的一般文言材料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从而诱发他们的学****兴趣,反而会使他产生厌恶情绪,破坏学****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影响到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过去的各种文言教材却恰恰都忽略了这一点,没有把趣味性作为选择教学材料的一条重要标准,违背了教学自身的特殊规律。
过去人们在讨论中学语文课中的文言教学问题时,往往只是纠缠在教材中文言文比重的增减和课时分配的比例上,对于教材的内容则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没有想到如何用饶有兴味来代替枯燥乏味,用事半功倍来代替事倍功半,用卓有成效来代替徒具形式,想出一个寓教于乐的办法来。
有鉴于此,笔者在过去就十分注意收集一些有趣味性、有训练功效的古文片段,把它们用于教学之中,或者是设计成各种能够启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业,或者是处理成各类能够考核出学生实际水平的试题,让学生在经过费力的咀嚼之后品尝到其中的香甜,收到有益的教学效果。
在当前积重难返的情况下,还不可能一下子改变文言教材内容中的不合理现象,使我国的文言教学趋于科学化,规范化。作为一种补偿,我们编写了这本书,把它献给文言的初学者,在选文、注释、译文方面都照顾到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尽量做到既能不枝不蔓,又能详尽具体。在中学的六年中坚持读完这本书,这对学生来说不算是什么负担,但其收获却是综合性的,具有长远的有益效应。
笔者将听取来自各方的批评,读者如发现本书的不足和失误,万望告知,我将不胜荣幸和感谢。
白平
1995年10月17日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
《国语·鲁语》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1],以露睹父为客[2]。羞鳖焉[3],小,睹父怒。相延食鳖[4],辞曰[5]:“将使鳖长而后食之[6]。”遂出[7]。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8],祭养尸[9],享养上宾[10]。鳖于何有[11],而使夫人怒也[12]?”遂逐之[13]。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14]。
【注释】[1]公父文伯:春秋时鲁国大夫,名歜(chù),季悼子之孙,公父穆伯之子。饮……酒:请……喝酒。南宫敬叔:鲁国大夫,名阅,孟僖子之子。[2]以:让。为:当。客:贵宾。古代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