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散步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散步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所以所以 2012/5/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散步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散步》教学设计
南京金陵十三中蒋国银
一、教学设计说明
散文是主观地记录作者所经历或体验的过程。郑桂华老师把确定散文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步骤:“辨体”“识人”“断文”“定点”,即确定散文的大体属性、弄清作家在散文谱系中的位置、发现一篇散文的具体特点、选择教学点。(郑桂华著《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第120—12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在选择教学点时,“必须抓住文本中最突出、最独特的语言表达特点”,这是“这篇文章作为语文教材的‘核心价值’”。(《听郑桂华老师讲课》第3—4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有鉴于此,我在教学《散步》一文时,致力于发现文本最独特的表达特点:从“分歧”切入、抓住矛盾抒写亲情的构思角度;借乐景写哀情的抒情特点;简洁平实、耐人寻味的开头等。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作者尊老爱幼的深刻情感以及这一情感在整个散步过程中的具体体现。突出两个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作者笔下的初春景象的独有特点和景中所蕴的作者情感——担忧“母亲”身体健康、庆幸“母亲”度过冬天;二是学****作者在整体构思上抓住矛盾、在文章开头变换角度抒写亲情的独到方法。
主要的教学流程有:由日常生活中的散步景象导入;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品语言,悟“矛盾”,包括母子矛盾——“母亲”不愿散步而“我”力劝,祖孙矛盾——“母亲”要走大路而“儿子”想走小路,“我”的内心矛盾——思前想后,难作“决定”;品味一家人的和谐亲情;品味文章开头的独到之处。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新课标”要求,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散步》一文中,作者那颗炽热的“敬老爱幼”之心跃动于字里行间,尤其是见初春乐景、生忧母哀情,适宜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阅读。本单元为亲情单元,但“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者聚合的几篇课文有其独到的角度:矛盾中的亲情,误解、冲突中的亲情。如:《风筝》是踏扁制作中的风筝,难求宽恕;《羚羊木雕》是要回送出去的礼物,难以沟通;《散步》是巧解散步中的分歧,难能可贵;《金色花》是离别后有亲情;《荷叶·母亲》是风雨中有亲情;《咏雪》是高下已判时维护侄儿的自尊;《陈太丘与友期》则是在友人怒骂时维护父亲的尊严。因此,本单元的课文不仅仅满足于从正面表现亲情,而是从反面、从侧面渲染亲情的典范,无论对学生的阅读还是写作,都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散步》一文就体现了散文构思角度的独特性。一般文章抒写亲情****惯于“正面突破”,写亲人的深切关爱、细致呵护等,虽感人至深,但角度不新。《散步》却从反面突破,着力写散步过程中的“分歧”,包括祖孙俩的意见分歧、“我”的内心矛盾等。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敬老爱幼的主题悄然凸显。可见,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小矛盾,尺水兴波,终成妙文。这是《散步》一文从“分歧”切入、抓住矛盾抒写亲情的角度与众不同之处。
《散步》在语言表达上还有两点独到之处。一是借景抒情的独特性。一般人看到早春之景,自然会想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朱自清《春》中将春天喻为“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是如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亦是如此。于是,师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赏初春之景,必谈生机勃勃,而不顾特定语境。可莫怀戚不同,他看到“这南方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