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先品味语言还是先体味情感.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先品味语言还是先体味情感.doc

上传人:yixingmaoh 2018/2/3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先品味语言还是先体味情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先品味语言还是先体味情感
先品味语言还是先体味情感10月15号往菏泽一进耳了三节有关诗歌与散文教学的观摩课,一节现代诗歌《发现》,一节古代诗歌苏轼的《定风波》和《江城子》,一节散文刘鸿伏的《父亲》。韩主任对先品味语言还是先体味情感做了具体的报告,提出了八字四段教学法,即"精读――细品――深究――活用"一堂课不追求多么精致,主要看达到了什么效果,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拿到一篇文章,不必看教参就知道怎么往讲,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一到两分钟浏览课文就能回答的题目就不必问了,没什么意义,分析文本细品探究文本应该是学生不会的才往细品深究。尤其说道最后的活用,应该是灵活运用,而不是虚晃一枪,只是让学生往笼统的写一篇作文。可以把文本中的你最欣赏的那个出色的句子或者一小段运用到自己的谈论与写作中。听了这些话,觉得自己先前的课堂真是缺陷多多,在语文的门外徘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往问一些浅层没意义的题目,让教学显得如此的浅薄。厚重是在一层层品味中体味的,作者的情感也就在品味中体悟。
作者的情感是在品味语言中体悟到的,所以我们要关注文本,深读文本,让学生在品味中体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进情。"这句话揭示了写作和不同的心理过程。是啊,写文章,诚然是一个字一个字连缀而成,可是没有感情的触动和灵感的激发,这些字不会自发的组织在一起;可是当一篇文章呈现在读者眼前时,假如不是借助文字,作者的感情也不会自动地感动读者,那些扑面而来的气味,也须借助文笔之力。的过程与写作相逆,是"以意逆志",就是以读者的体会迎合作者的本意。而这种迎合,也正是从呈现在他眼前的文字作为出发点,然后借助于对这些文字的一步一步地深进理解,慢慢的窥见了作者深躲于心灵之中和文字背后的玄妙。在各类语文教材选文中,抒怀文学作品的文本占着很大的比重。如何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因势利导,让学生品味语言,遣词造句,在中升华情感,用情感诱发灵感,用灵感牵引写作,用写作促进,成为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一篇文情并茂的文学作品,如何让学生既能体会和理解作品的感情,又能品味揣摩其语言的精妙,是鉴赏作品必须达到的目标之一。
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多年来存在过如下五种不良倾向:
第一种是条分缕析,大卸八块。面对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一篇美文,这无疑是十分残忍的。几十年形成的习惯一时是难以改尽的,字,词,句,句群,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条分缕析,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最后,艺术手法,只有寥寥几笔。偶然赏析优美的文笔时,便是逐字逐句,修辞手法,微言大义,让人好不头疼!这种先进为主的做法,这种不顾学生感受的填鸭式教学,其场景往往是老师头头是道,学生眉头紧锁。
第二种是生拉硬拽,牵牛鼻子。这种课表面上也是启发式的,也有题目,也有品读,也有感悟,也有讨论,但是不论什么,老师都认定了参考书上的唯一的标准答案,一切提前摆在那儿了,只是躲起来不说,猜谜给你玩。当学生答不到"点子"上的时候,就千方百计启发诱导,挖渠引水让学生就范。学生不理会,老师就感慨了,这些学生,启而不发,朽木不可雕也!很多学生对文本生动鲜活的解读被否定了,产生了盲目自卑或抵触心理,逐渐疏远了语文!
第三种是排挤分析,故弄玄虚。面对美文,老师不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往品赏文字的花朵,往采摘情感的果实,而是直接往找寻采摘果实的梯子。他找到了一个用虚空做成的梯子,让学生往摘,学生不敢上啊,于时他把梯子扔在一边,伸手够下一个,塞给学生,学生还没有接住,当然也还没有来得及尝滋味,就被果园的守护者赶出往了,师生把果子丢在了果园里。这些老师不相信学生能读懂、读得好这些好诗文,他更加喜欢大师们的解读。当然了,大师们多么成熟,一切都是现成的,俯拾即是。学生不熟悉大师,更不熟悉大师们引经据典、谈玄论虚的话语系统,于时在对文本还雾里看花确当儿,又被老师引导着往水中看月,一节课糊里糊涂的,木木然的上完,于是倍觉语文课不是他的,从此阔别了语文!可怜的孩子!可怜的美文!
第四种是只品语言,不问情感。有些老师或许是由于有感于排挤分析的弊病,或许只是深陷于语言艺术的美感迷阵,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品语言,不问情感。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我曾把品味语言单拉出来。语言和情感,难道可以泾渭分明吗?不问情感的品味语言,那么语言怎么算作优美,难道只考虑那两段朦胧的景物,那几个通感的句子和那几个正确的用词吗?作者写这些又是做什么用的?难道只是为了炫耀一下文笔辞采吗?可以想见,他也不会离开情感空谈修辞的。修辞立其诚,为在达旨适境!只有正确传达主旨的修辞技巧才是成功的。没有主旨的华美词句,就如同没有灵魂的塑料模特,是没有美感可言的!当然,情感不需要专门设一个环节往品味,对情感的深切把握品评是和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