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时代在召唤.ppt

格式:ppt   大小:560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时代在召唤.ppt

上传人:jiqingyong12 2018/2/3 文件大小:5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时代在召唤.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时代在召唤
——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历程
神技天焊——记“焊接巧匠”高凤林
2004年8月,夏天的北戴河,来自全国不同行业的数十位精英见证了一次特殊的握手,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和一名普通工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作为中国第一个遨游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第一次认识了被称为中国航天系统第一把焊枪的技术工人高凤林,一个同样为我国航天事业立下汗马功劳,有着很多传奇经历的普通工人。
高凤林在焊接
高凤林在《榜样力量》录制现场
人物档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高级技师,全国十大能工巧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技工学校毕业生。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实现技术革新近百项。提出和创造多层快速连续堆焊加机械导热等多项新工艺方法,攻克运载火箭发动机大喷管焊接难关,高标准地完成多种运载火箭重要部件的焊接任务。
无招胜有招, 生死关头立奇功
1999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某火箭发射基地的发射塔上,已经组装完成的火箭即将发射。突然,意外出现了,基地人员加注推进剂时,发动机喷管因碰撞而受伤。此刻火箭能否正常发射成为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问题,在随后召开的紧急会议上,专家们提出的方案都因没有充分把握而被一一否定。这时,大家想到了一个人,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将睡梦中的高凤林唤起,他被紧急召集到会议现场,面对在场的各路专家,资历尚浅的高凤林在一边静静地听着。会场上有专家提出技术工人上箭补焊的想法,但这个方案立刻被否定了,因为前苏联曾有过类似情况的案例,上箭补焊很可能将造成“箭毁人亡”的后果。
此时,高凤林已经听明白了故障的分析和专家的各种处理意见,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让在场的所有领导专家都为之震惊。他说,不用焊补,而采用物理旁证试验的方式,面对众多的顶级专家,他自信而又严谨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最终领导同意给他三天的时间,拿出试验数据。两天三夜,高凤林和他的同事们拿出了全面精准的数据。一周后,火箭如期升空。
伯乐识才技校毕业生结缘航天
1978年以前,被称为中国航天系统第一把焊枪的技术工人高凤林压根没想到自己会跟航天结缘,
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了原第七工业部下属的技工学校焊接班,刚入学时老师告诉他们,焊接这门技术,入门容易精通难,航天设备对焊接要求极高,如果有一天,你们当中的哪位能成为火箭发动机的焊工,那就是我们当中的英雄了,高凤林记住了老师的话。
两年后毕业实****的时候,在一群同样用工和优秀的学生当中,高凤林却被发动机车间的书记,工段长和组长一起看中,被破格调到专门制造火箭心脏的发动机车间工作令大家非常惊讶,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一本实****时的操作笔记让工段长看出了这个年轻人巨大的潜力,原来在第一次焊接实****时,高凤林在笔记本上不仅记下操作规程,还记下了自己操作时的心理变化,以及师傅和同学们的操作特点,最后是三个大大的字,稳,准,匀。从这个时候起,工段长记住了这个喜欢思考,用心感悟焊接要领的好苗子。高凤林深知自己手下焊接的是将要飞上蓝天的火箭发动机的零件,神圣的使命感让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为了练好技术,他可以手持红砖,深直胳膊在烈日下一动不动,就连吃饭时也下意识地用筷子来练****焊接动作,工作后高凤林一连跟了四个师傅,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年轻的高凤林迎来了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辉煌
1983年,“长征三号”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研制工作进入最后组装阶段时出现了问题。动力装置——发动机是飞行器的核心,而燃烧室又是发动机的核心,燃烧室尾部的喷管由于结构复杂且采用了特殊的金属材料而造成焊接困难。试验表明,由于焊接焊缝比较脆,难以承受设计的压力,极易造成冲压断裂。对于发动机的燃烧室来说,这是致命的。高凤林分析,师傅们的操作技术没有问题,问题应该出在材料内部的应力上。这种应力可能是传统焊接技术难以克服的,若从改善材料或焊接应力着手,也许可以解决问题。结果经过连续多次地反复试验,高凤林成功解决了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尾部焊缝的冲压断裂问题。他立了三等功,这一年,他21岁。
1993年,高凤林采用气托内保护技术,使焊缝不产生渣化下塌现象,解决了某型号火箭发动机隔板经常出现缩列、堵塞、X光***检验不合格的难题,获得了合理化建议一等奖。1995年,高凤林应研究所焊接研究室的邀请,参与攻克长三甲运载火箭模合超薄材料在极其复杂和高难焊接过程中易产生波浪变形的难题。同年,他又在此基础上协助研究所开发研制大型超薄波纹管获得成功,该产品原来只有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我国则完全依赖进口。这一成功不但填补了我国的一项技术空白,也标志着我国此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