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谈幼儿入园初期的哭闹问题及解决方法.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幼儿入园初期的哭闹问题及解决方法.doc

上传人:lanyou1106 2018/2/11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幼儿入园初期的哭闹问题及解决方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幼儿入园初期的哭闹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
幼儿从出生到入园前,都是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在离开熟悉的亲人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本文拟从幼儿入园初期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
适应能力  欢乐的环境  家园交流  沟通
幼儿入园初期,总会出现哭闹,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幼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命体,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创造者,也是一个具有自主意识的学****者,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无时不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并作出不同的情绪反映,产生不同的感受。情绪是幼儿的外在表现,情绪主要是指那些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体验。幼儿情绪一般不稳定,带有情境性,即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出现。当某种情境消失时,情绪立即随之减弱或消失。随着儿童的成长,情绪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因此,当幼儿初入园时,在离开熟悉的亲人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与生理将于新环境相联系,种种的不适应,情绪会有不稳定,冲动性较强,幼儿会用哭闹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恐惧怕生心理。
幼儿从出生到入园前,都是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受到亲人呵护,如今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更为疼爱,家庭结构单一,住宅环境单元化,使幼儿缺乏交流的机会,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幼儿过于依赖、孤独心理,造成幼儿适应能力差,无法与周围小朋友相处,就会有不喜欢上幼儿园的心理。0到3岁的幼儿会有好奇心,对外界事物在不理解中而显得容易接受,一切都很新鲜。而3岁以后就会在意识中形成了概念,对于事物会有自己的理解,因此在幼儿入园后,教师与家长的帮助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我们应该帮幼儿尽快适应入园的生活。幼儿教育对于教师与幼儿来说都是一种生活,我们要创造一种幸福教育。幸福快乐的学前教育是以幼儿发展为本,幸福教育必然贯穿与教育生活的全过程。
调查显示80%的中班幼儿和98%的大班幼儿都喜欢老师面带笑容,对幼儿的态度和蔼可亲,可见教师的情绪与态度在幼儿心目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50%的中班幼儿和75%的大班幼儿希望老师讲道理,具体做法是:“好好说”“不生气”“原谅”“不要紧”或说“我哪里不对”。73%的中班幼儿和93%的大班幼儿愿意老师与他们一起游戏,这样一来他们可以和老师更亲近一些,会愿意来到老师身旁,自然的从家长的身旁转移到老师身旁不在哭闹。为了让幼儿喜欢上这样生活不再哭闹,我们要创造幸福的学前教育。
。环境的潜移默化会影响幼儿的性格,幼儿入园时,因为对环境不认知,会哭闹,所以一个充满民主、平等、和谐、欢乐气氛的环境是很重要的。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幼儿周围的客观世界就是幼儿所处的环境。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提供幼儿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人的自然环境带有不同程度的社会性,社会环境指的是幼儿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幼儿所处的阶级地位,家庭状况,周围的社会气氛等等。教育条件是幼儿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有目的性、方向性、最有组织地具体引导幼儿发展的环境。幼儿看到同伴围在一起,快乐的唱歌跳舞,再哭闹的小朋友也会被打动,加入到他们中间,很快便会忘记自己正处于父母亲人之外的另一个环境,哭闹会自然停止。
,教师应掌握基本的幼儿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