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风险成因与防范.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风险成因与防范.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8/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风险成因与防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风险成因与防范
摘要: 国际结算业务作为dddtt商业银行的重要,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由于我国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信用信息管理滞后,涉外单据审核制度存在缺陷,结算规则较为复杂
,面临市场波动时经验不足,从而加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和汇率风险。因此. com,我国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对结算对象进行信用调查与审核, 健全涉外单据审核机制,完善结算业务规程,建立风险调查和反馈制度,以在最大程度
上防范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多边贸易的发展,以信用证、托收等为主要代表的国际结算方式被普遍运用到国际经济活动当中,为国际间资金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 com历史上专业银行角色的划分,国内商业银行在对国际结算业务进行风险管理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比
没有成熟的风险管理制度,不能满足业务多元化的要求
dDdtt
。因此. com,创建符合业务发展要求
dDdtt
的国际结算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是我国银行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
据可查文献显示,只限于进出口商的结算风险或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部分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很少从银行角度对国际结算业务风险进行整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李福胜(2006)与赵延河(2005)分别对国际结算中国家风险和信用风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防范此类风险的相应措施[1-2];段兵(2006)结合中国农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管理的实践,研究了中国农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但未对风险来源进行详细分析[3];陈光春(2005)与张晖(2002)对国际结算中的票据风险、托收风险和信用证风险进行了辨识,提出了防范对策,但没有对国际结算业务风险进行全面分析[4-5];Eisenbeis(1997)对国际结算中存在的系统风险来源进行分析,但未提出可行性的风险管理措施[6]。[ JP2]本文将结合国内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实践,分析风险的来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的措施,以提高国内商业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 促进国际结算业务的健康发展。

一、国际结算业务概述及其风险的归因分析

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主要指银行所开办的以信用证、托收、承兑和汇款为主要载体的国际间资金清算业务,是一种以国际间债务的清偿和国际间资金流动为基础的国际间资金收付活动。由于. com国际结算业务涉及进口商、出口商、进口方银行与出口方银行等结算对象,业务范围涵盖贷款发放、外汇买卖、衍生产品交易、征信调查、资产评估、保险、抵押担保等银行业务,业务构成具有较高综合性,业务流程较为复杂
,决定了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风险具有来源广泛
8ttt8
、结构复杂
、预测困难等特点。因此. com,由这些特点引发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外汇风险将是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1. 信用信息管理的滞后,加剧了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用风险
与外资银行相比
,国内银行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刚刚起步,功能有限,无法对国际结算业务中的信用信息进行实时动态地管理、跟踪和监控,不能应对存在于银行之间、银行与进出口商之间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信用风险。国内银行从接纳客户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