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城市建设史论文-南昌城市建设发展史.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市建设史论文-南昌城市建设发展史.doc

上传人:rdwiirh 2018/2/22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市建设史论文-南昌城市建设发展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昌城市建设发展史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南昌的城市建设发展过程,重点介绍南昌的几个地标性建筑,分别是八一起义旧址,南昌大桥,八一大桥,生米大桥。
关键词:发展简史党的足迹桥梁建设
南昌城市建设发展简史
南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文化古城。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在此生产生活。至三千年前,北至艾溪湖,南至青云谱,这一弧形地带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据《汉书》记载,前202年(汉高祖5年),汉将灌婴奉命驻军当地,修筑“灌城”,次年修筑城池,城址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4公里的黄城寺,城周长十里八十四步,称为“灌婴城”,开创南昌建城史。,开创了南昌的建城历史,并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南昌地处江南,水陆交通发达,形势险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南昌先后有豫章(汉)、洪都(隋唐)等称谓,是历代县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来繁荣昌盛。
六千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个原始居民点。至三千年前,南起青云谱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命颖阴侯灌婴驻守南昌一带。
三国时为东吴豫章郡,两晋及南朝时为豫章郡、豫章国。这一时期,伴随着中原文化南渡,南昌城得到了很大发展,逐渐成为帝国版图上的重要城市。
五代时期,南昌的经济与战略地位愈加凸显,南唐中主李璟于交泰元年(959年)升洪州为南昌府,并于961年(宋建隆二年)将都城从江宁迁往南昌,号“南都”。
589年(隋开皇九年)罢郡置洪州,607年(大业三年)复为豫章郡。
622年(唐武德五年)复为洪州,贞观初属江南道,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属江南西道,742年(天宝元年)改洪州为豫章郡,756年(至德元年)豫章郡更名为章郡,758年(乾元元年)再称洪州。959年(五代南唐中主交泰二年)升洪州为南昌府。
975年(宋开宝八年)复名洪州,1020年(天禧四年)属江南西路,1163年(隆兴元年)为隆兴府。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置隆兴路,1284年(元至元二十一年)更名龙兴路,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改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
元称隆兴路,后又改为龙兴路。是含今天江西、广东在内的江西行省治所,为全国最重要的十路之一。
1370年(明洪武三年)南昌、新建2县同城而治。1914年为豫章道。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开始设市。撤道,析南昌、新建县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辖。
1949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南昌中华民国政府政权,成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江西省辖市、江西省人民政府驻地。1955年,南昌市设东湖、西湖、胜利、抚河4区。1958年增设青云谱区,南昌专区南昌(驻莲塘镇)、新建(驻生米镇)2县交由南昌市领导。1961年增设郊区,南昌、新建2县划归宜春专区。1971年南昌、新建(驻长堎镇)2县再次划入。1980年撤销胜利、抚河2区。1981年增设湾里区。1983年宜春地区安义县、抚州地区进贤县来属。
党的足迹——八一起义旧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5 个点。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组织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第一枪。起义总指挥部设在原“江西大旅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