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外城市建设发展史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6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外城市建设发展史论文.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3/26 文件大小: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外城市建设发展史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中外城市广场设计焦蕾,200827501037烟台大学建筑学院【摘要】城市广场并不仅是一个城市建筑的象征,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在中国,城市广场的概念是随着近代都市规划的开展,山西方引入的。日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城市广场的设计受前苏联的影响。近年來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城市对城市建设都投入了大最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城市建设的热潮更是令人礦目,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城市广场设计深受西方设计理念和手法的影响。本文试图以比较的眼光,从屮西方现代城市广场的起源与发展出发,分析各自的设计特点,以指出我们设计屮存在的问题,确立未來发展的应持有的态度。【关键词】中西方:城市广场:发展:设计比较:1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中高楼大厦越來越多,道路上车來车往,给人们的城市生活带來了各方面的压力,而口似的城市中的休闲娱乐空间口渐减少。所以,城市广场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这样的形势下,探索城市广场的起源与发展、对比中西方城市广场设计等具有非常大的意义。2中西方城市广场的起源、发展与演变(1) 西方的城市广场发展在欧洲人眼中,“城市广场”被称为城市的客厅。因此02000多年前,真正意义的城市广场在古希船诞生以來就一直是人们进行交流、观赏娱乐、休憩活动的重要场所。后经过古罗马吋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最后到17世纪的古典主义城市广场,西方城市广场设计不断发展,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样子。(2) 我国的城市广场发展西方人将城市广场视为城市的中心,而在我》有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种严谨的、封闭的的宫城为中心的古代城市空间组织使得我国古代早期民众很少有公共活动空间°最早的是寺观园林前的空间为公共活动场所,到后来集市的出现增添了民众的公共活动空间,再到后來,街道相交的地方,稍稍扩展形成封闭的广场空间,这种广场而积不大,数量也很少,但都处于城市的中心地段,地位很重耍。其特点是很少有人为的、统一的规划观念影响。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国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活空间质量提上城市建设议事日程,真止意义上的城市广场自此才开始在屮国各个城市空间中纷纷亮相。并随着社会及经济的飞速发展,渐渐形成了--股“广场热”的设计浪潮。(3) 中外城市广场在演变上的差异・使用目的的差异与欧洲相比,中国传统城帀广场在功能类型上没有太大差并,但是,在欧洲传统城市广场的演变中,祭祀、宗教等功能逐渐减弱,庆典和商业功能逐渐增强,广场不再仅仅是城市的政治活动中心,而且也一直是公民公共活动中心;而我国的传统城市广场大都有较强政治性,有的其至有限制活动吋间及类型的制度,所以我国的传统城市广场就不是像西方那样数量多,作用大。广场与城市设计的关系的差异西方的早期城市广场都是与街道教堂以及英他公共建筑巧妙结合的,在城市总图中既主次分明和又分布比较均匀,从而被誉为“城市的客厅”。i直到巴洛克吋期,城市广场才成为城市设计屮的重要构成要素。|佃我国传统的城市广场虽然数最较少,但大多与政治因素有关,而后才越來越发展出了公共性为主的城市活动广场。广场的社会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与西方称传统城市广场在演变进程上存在很大的差界性,可以从两地的社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