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跨地区低碳经济协调发展基础与路径,低碳经济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7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跨地区低碳经济协调发展基础与路径,低碳经济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2/27 文件大小: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跨地区低碳经济协调发展基础与路径,低碳经济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跨地区低碳经济协调发展基础与路径,低碳经济论文
一、引言

中国自愿碳减排标准理事会理事长程天权(2012) ,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源起气候变化、兴起于金融危机、寄希望引领后危机时代的多方博弈的复杂经济转型方式,需要用系统的思维逻辑来对待[1].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低碳经济是在当前气候、资源与环境困境下,实现全球范围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性共识,在国际层面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根据各国发展的不同情况划定相应的减排任务与目标。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既是我国以大国姿态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的主动选择,又是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我国幅员辽阔,跨区域之间产业结构、经济层次、资源环境需求等要素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指引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涉及到对不同类型区域间多重经济行为主体的利益调整,能否顺利发展决定于跨区域之间是否有效协同。

协同是综合利用内外部资源以发挥超强效用,在保证组织运行的同时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产生2 +2 > 4的集体效应[2].根据协同学创始人哈肯的观点,协同是复杂系统内含的自组织能力,可以帮助复杂大系统内的子系统产生力量强大的联合作用,这种作用远比子系统各自为阵时的单独作用效果优胜[3].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是以区域经济体为子系统,各区域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有机协作,使不同区域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与协同一致,以保证低碳经济发展的顺利实现。

二、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区域之间竞争存在的客观现实,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面临着异质性主体及其一致性行为生成的挑战[4].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异质性经济体协同合作的结果,跨区域低碳经济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刘鸿渊和孙丽丽(2011) 从中观层面研究分析了低碳经济在异质性区域之间的生成条件和内在微观基础,提出了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区域之间以碳交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机制[5][6].李长青(2012) 总结了不同类型区域低碳发展模式存在差异的结论,并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多种路径[7].余晓钟和辜穗(2013) 指出,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自组织和良性管理协同机制是不同区域类型经济体在多重约束条件下获得低碳经济平衡有序发展的有效保障,并从内外分析了跨区域低碳经济的协同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机制[8][9].陈怡男和刘鸿渊(2013) 建立了跨区域低碳经济协调发展机制[5].我国区域发展水平非均衡,低碳经济的有效运行是在不同类型区域发展非均衡状态下进行的,不同类型区域之间的协同合作是推进低碳经济顺利进行的有效模式。基于此,本文从协同视阈下,探索跨区域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对我国低碳经济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跨区域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要将低碳经济从抽象性的概念转化为各经济区域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为,使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并通过有效沟通形成相互一致的集体行为和协调机制,真正形成协同模式下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