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急性胃肠炎的护理
病例介绍
现病史:患者,女,79岁。于2016年08月29日中午无明显诱因出现寒颤、发热、恶心,当晚出现腹痛、腹泻,腹痛位于中上腹部、腹泻3次,便稀不成形,无粘液、稀水便和脓血便,无呕吐,伴明显厌食、乏力,来时3餐未进,在家自服“藿香正气水”无效,遂急来我院就诊。门诊拟“发热待查”收住我科,病程中无咳嗽咳痰,无胸痛、黑蒙,无呼吸困难、意识障碍,起病以来精神萎靡,睡眠可,无不洁饮食,尿少色赤,近期未见明显消瘦。
病例介绍
既往史:患者否认“高血压、脑梗死”病史;否认“结核”“乙肝”等传染性疾病史;否认手术及重大外伤史;否认输血史;有“青霉素”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于山东,久居山东,未到过流行病疫区、传染病疫区。无烟酒嗜好。生活规律。
婚育史:适龄非近亲结婚,丈夫因病去世,子女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病例介绍
入院查体
体温:℃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
血压:180/90mmHg 体重:卧床
一般情况
发育正常,营养一般,体型中等,神志清楚,对答切题,言语清晰,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廓两侧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腹平坦柔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双肾区无叩击痛,全腹未扪及包块,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病例介绍
辅助检查
心电图:心肌缺血
随机毛细血糖:17mmol/L
血常规:WBC ×10∧9/L、 N %↑、 Hb 122g/L、
RBC ×10∧12/L、 CRP ↑、
cTnI
电解质:K+ 、 Na+ 、
Cl﹘
尿常规示偶见白细胞
粪便常规及OB试验未见明确异常
急性胃肠炎
概念: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
常见病因:
饮食不当,暴饮暴食,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食品
急性胃肠炎
临床表现:
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轻型腹泻,一般状况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为黄色或黄绿色,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块,粪质不多,有时大便呈“蛋花汤样”。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引起较重的腹泻,每天大便数次至数十次。大量水样便,少量黏液,恶心呕吐,食欲低下,有时呕吐出咖啡样物。
急性胃肠炎
治疗
尽量卧床休息,病情轻者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晶,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解痉药:如颠茄,1日3次。止泻药:如思密达,1日2~3次。
抗生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但应防止滥用。
护理问题与护理诊断
P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获得食物困难和排泄
过快有关
P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体液丢失过多有关
P3:活动无耐力与营养不足有关
P4:焦虑与知识缺乏有关
P5:有误吸的危险与患者呕吐有关
P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获得食物困难和排泄过快有关
护理措施:
1、提供可口的、不油腻的、高营养的、易于咀嚼的食物,如鱼、蛋。注意少量多餐,当病人感到恶心、呕吐时,暂停进食。
2、指导病人进食易消化的优质蛋白,新鲜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类;
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清洁,以增进食欲;
4、遵医嘱给予静滴肠道外营养。
效果评价:病人营养充足,能满足机体需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