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4届山东省菏泽定陶区五校联考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是由【hezhih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届山东省菏泽定陶区五校联考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届山东省菏泽定陶区五校联考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B.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D.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通过长沙黄花机场 T1 航站楼的正式启用,使很多旅客朋友对新航站楼的投入使用既充满期待又有些担忧,自己开车怎么进出 T1?
B.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C.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 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国胖”刘国梁认为世乒赛期间的直播解说对于他而言只是一次尝试,他期待自己努力学习、完成转型,围绕乒乓球做出更大事业。
3.下面关于名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通过家常式的语言告诫儿子应该追求德艺双馨。
B.《红星照耀中者斯诺采访了毛泽东、周悤来等人物,真实记录了先辈流血牺牲、追求民族独立的革命历程。
C.《简爱》塑造了一个为了嫁入豪门、获得财富和地位而不断出走的女性形象。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把共产主义作为信仰并不懈追求。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B.作为一种超长时间的工作制度,“996”明显违反《劳动法》,其恶果不仅影响到整个社会,而且影响到劳动者自身和家庭。
C.珠机城轨一期(拱北珠海站到横琴长隆站)将于今年11月具备通车条件,乘坐列车往返于横琴和拱北,将缓解城市交通。
D.翟天临被“学术打假”的事件告诉我们,毫无疑问博士帽不得不说是校园最高的荣誉,但注定越来越不好“混”,欲带冠冕,必承其重。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姆尼兹·豪普德曼在《和声与节拍的本性》里称音乐是“流动着的建筑”。
B.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
C.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D.WTO怎么改?AI(人工智能)时代来了吗?全球治理向何处去?是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嘉宾们关注的问题。
6.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学校准备开展以“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1)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拟写两个活动项目名称。
示例:“孝敬父母”主题班会
A: 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
(2)在“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就如何孝敬父母进行了激烈地讨论。现在轮到你发言了,你想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出你要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⑵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⑶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⑷水何澹澹, 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⑸ 写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以“酒”表现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是其中的代表篇目。
B.《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他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C.《红岩》描写的故事发生在1948-1949年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江姐被捕后关押在渣滓洞。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因救朱赫来而被告发入狱,侥幸出狱后,怕再次被捕而不敢回家,躲进了冬妮娅家的花园。
(2)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
A.罗切斯特 B.虎妞
示例:猪八戒好吃懒做,常提出散伙回家,但他憨厚忠实,当师徒受阻于流沙河时,几次潜入水中勇斗妖怪,和孙悟空一起保护唐僧。
二、阅读
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_________”、“_________”(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10.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薛奎传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选自《宋史》)
(注释):①涴:染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隰州军事推官 B.盗杀/寺奴取财去 C.后/果得杀人者 D.会/久雨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博者适至
(2)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3)悉奏除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薛奎认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消逝的灯火
张炜
①现在的灯比过去更亮也更多了。城街的灯璀璨逼人,形状各异,是现代城市最得意的装饰,已经超出了实际照明的需要。这是一种浪费,还是适得其所的艺术,还得好好讨论一下才好。
②增多的灯饰使一切场所变得更亮,在给人方便和享受的同时也似乎带来另一种不适。白天就已经很亮了,夜晚如果太亮,就使昼与夜的区别减少了。我们还会想念朦胧的灯火,想念街巷里的阴郁感。大树滴着夜露,月亮爬上来,地上浮一层荧光。这一切都会被强大的现代照明破坏。
③另有一些灯火消失了。它们也曾经是先进和文明的象征,不久又成为落后的代表。煤油灯、罩灯、桅灯、汽灯,它们当年使人产生了多少惊喜,连关于它们的回忆都是温暖和亲切的。
④在野外,那些于远处闪亮的灯火可能是看林人的煤油灯,也可能是鱼铺老人的桅灯。在瓜田里,看瓜老汉的灯也是桅灯,它就被挂在草铺的柱子上。神秘可人的夜之原野,有多少美好的感觉源自这些闪烁的、若有若无的灯火?如果没有它们,那么原野就是空洞的,没有眼睛的,没有召唤的,没有希望的。
⑤夜晚的点点灯火从遥远处透过来,那是多么好的安慰和期许。只要走近它们,就有故事,有水甚至吃的东西,有未知的一切。孩子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单纯,他们不会过多地想到其他危险,而只会热情地兴冲冲地走过去。如豆的光明也有更大的感召力,他们只需迎向它们。
⑥鱼铺里的老人是最有意思的,他们让童年趣味横生。老人日夜伴着海浪,孤独了只会抽烟喝酒。因为太孤独了,所以他们酒喝得太多,烟也抽得太多。他们周身的酒气直啥人的鼻子,见了小孩子就两眼发亮,像打鱼的人发现了大鱼。他们捉住小孩,想让他哭。小孩不哭,他们就掀开羊皮大衣,把他收到衣襟内,然后往他颈上喷一口浓浓的烟。一番捉弄之后,小孩就哭了。为了哄小孩止住哭声,他们就拿出鱼干和地瓜糖之类,小孩就笑了。之后就是讲故事,讲有头无尾的妖怪故事,小孩又吓哭了。
⑦看林人的铺子比鱼铺高大,主人个个有枪。他们的故事总是与枪有关。这些人的枪筒子上堵了一撮棉花,这个景象让人永远难忘。看林人的身体比鱼铺老人的强壮,因为他们常常要离开铺子去林中追赶猎物。这些人到了夜晚就把大狗唤进铺子里,让它挨紧他们睡觉。大狗偶尔抬头谛听,嘴里发出声音,大人就丢下一句:“毛病!”大狗于是又垂头睡了。主人讲故事时,大的又抬起了头,听着,再抬高一点头,叫一声,主人于是说:“又来人了。”他迎出一看,又来了几个少年。
⑧瓜铺里的老人烦烦的,把一切夜间来热的人都当成不怀好意的人。他们吝啬至极,这是职业的特征。来的人逗他说:“口渴了,给咱点水喝吧!”他说:“喝水水不开。”“那就给咱个瓜吃吧!”他恶声恶气地答:“吃瓜瓜不熟!”不过他偶尔也有高兴的时候,那会儿他整个人全变了似的,轻手轻脚出去一趟,回来时就抱着一个又大又亮的瓜。在灯光下,这个瓜真好看,还散发出浓浓的香味。他不是用刀,而是用拳,“嘭”一声将瓜击碎。不规则的瓜块格外甜。看瓜老头说:“知道吗?瓜一沾了刀,就有一股馊味儿,绝对不能沾铁器。”
⑨桅灯是野外才有的,它不怕风。它被挂在木柱上、被提在手上,无论怎样都让人喜欢。
⑩我有三十多年没见过桅灯了。
(摘自《十月》2017年第五期)
1.文章写“消逝的灯火”,为什么从“现在的灯火”写起?
2.那些“消逝的灯火”带给“我”哪些“温暖和亲切的回忆”?请简要概括。
3.说说你对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消逝的灯火”的含义。
12.①闽越文化是福建地区古代居民创造的地方文化。闽越族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的接触与交流,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自商周时期起,闽越地区与中原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②闽越地区与相邻地区及中原文化交流的史实,得到了考古材料的印证。1986年福建考古队在闽北的武夷山、光泽、邵武、松溪、政和等地发现商周闽越人活动及生活遗址。再如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几何印纹陶,印纹陶中的云雷纹、夔纹是商周青铜礼器上常见的纹饰,它们应是受商文化影响的结果。1971年,恭城春秋墓出土的鼎、樽、编钟和戈等,形制与纹饰都和中原地区所出同期的同类物基本相同,应是由中原地区输入的。
③汉文化南传是从秦开始进入第一次高潮的。在秦统一闽越争战中,五十万秦军戍守闽越及岭南,一万五千名妇女为戍越兵补衣,其后又不断迁徙中原之民与越人杂处,使这个地区的民族成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秦统一是用武力征服的,政治制度的推行是以强大的戍军做后盾,因此,汉越民族隔阂仍很深,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汉越文化的交流。
④秦亡后,赵佗在岭南推行“和辑百越”的正确方针,使汉越之间的民族隔阂逐渐消除,民族感情逐渐融洽,从而加速了汉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汉越文化的融洽。
⑤汉文化的传播首先表现在语言文字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闽越人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宇,而是直接接受汉字。在秦汉以前,中原汉字可能已经开始在闽越地区流通。
⑥松溪县渭田镇发现西晋永兴三年(306年)的古墓葬文物表明,至迟在西晋时中原人民已大规模南迁入松,中原古汉语也随之传入。经过长期演化,至今仍保留有中原古汉语的痕迹,成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至今的闽方言中还保留着不少古汉语,如“锅”叫“鼎”,“走”叫“行”,“逃”或“跑”叫“走”,等等。可以说,懂得闽方言,对研究古汉语大有帮助。
⑦汉字的广泛使用,对闽北地区文化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它象征一座连接汉越民族的桥梁,使越族地区的文化水准迅速提高在汉字流通的同时,中原汉族那一套封建伦理道德,礼仪葬制,也输入闽北,并逐渐为闽越人所接受。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南方出土的印纹陶的云雷纹、夔纹受到了商文化的影响。
B.秦的武力征服造成民族隔阂及汉越文化交流中断的后果。
C.中原汉字可能早在秦汉以前就已经开始在闽越地区流通。
D.出土的文物表明中原人民在西晋时大规模迁入松溪县。
2.第⑥段加点的“活化石”怎么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解释。
3.文章认为促成汉越文化交流融合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菜花
孙犁
①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A)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做菜怀胎。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②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③今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
④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⑤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B)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⑥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
⑦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⑧1946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幅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院卖给叔父家,好办理丧事。
⑨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⑩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
1988年5月2日灯下写讫
(选自《孙犁散文》)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
2.本文是孙犁76岁时写的,语言质朴却耐人寻味。从画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品析。
(策略提示)可以从词语、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推敲。
我品析________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第⑧段与“菜花”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请运用散文知识简述。
4.孙犁曾说“好作品都包含一种思想在里面”。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你从中体悟到的思想。
三、语言表述
14.下面这段话在表达上有多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目前电信诈骗花样多多。电信诈骗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反而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为了避免各类电信诈骗每天不再重复上演,③开展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④防范诈骗,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第①处不合逻辑,应将______改为______。第②处用词不当,应将______删去。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词语后增补______。第④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
四、写作
1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写作。
你知道,
你热爱,
太阳天天升起;
你不知,
你厌恶,
太阳天天升起。
理解这首小诗中所蕴含的道理,并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体现人生感悟的文字。
要求:①叙议结合,结构相对完整。②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B.“指日可待”指不久可以实现的事情,而语境中所表述,并非能预测的事情。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2、D
【解析】
A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B成分残缺,在“检测”加上“力度”。C项动宾搭配不当,“描写”不能与“感悟”搭配,把“描写”改为“写”。
3、C
【解析】
C名著的理解错误。《简·爱》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4、A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B语序不当,将“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互换;C缺少宾语,在交通后面加“压力”; D句式杂糅,删去“毫无疑问”或“不得不说”。故选A。
5、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是陈述句,不是疑问句,“?”应该改为“,”号。据此,答案为D。
6、(1)A.“孝亲敬老”演讲比赛; B.“孝亲敬老”图片展; (2)结合现实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此题考查了主题活动的设定。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任选其中两种即可。如,“孝老爱亲”主题班会,“孝亲敬老”进社区。
(2)开放性语言运用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如,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曾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功用。时至今日,我们提倡孝道仍然不过时,孝道对于 我们中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中学 生的责任感、是非观,促进家庭幸福,完善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有重大意义,我们一定要重视。
7、为报倾城随太守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闲来垂钓碧溪上 山岛竦峙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阙”“钓”“竦峙”“腊酒浑”“豚”的写法。
8、(1)A
(2)罗切斯特——痴情、独断专行,试探简·爱对她的感情,向她隐瞒了自己已经有妻子的事实。但他也有多情善良的一面,虽被妻子拖累,但当遇到火灾的时候仍想到要去救她。 虎妞——大胆泼辣又有心机,如她假装怀孕逼祥子结婚。但对祥子也有真诚关爱的一面,常变着法子买些新鲜的东西给她吃。
【解析】
(1)《社戏》是小说,选自小说集《呐喊》。故选A。(2)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原著的故事情节,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如示例中的猪八戒,好吃懒做和憨厚忠实他多面性的表现。然后结合《简爱》或《骆驼祥子》的情节,任选一个,写出人物的多面性即可。
二、阅读
9、1. 冰塞川 雪满山
2.示例一:两首诗都运用比喻的手法。【甲】中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对未来的执着追求和强烈的信心。【乙】诗句以浮云比喻“保守势力”,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反映诗人作为政治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示例二:两首诗都运用用典的手法。【甲】中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乙】诗句”浮云遮望眼”,用典,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这里指“保守势力”,反映诗人作为政治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语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意思是:想渡黄河,冰雪却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诗人采用比兴的手法,用“冰塞川”和“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语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尽管知道前路障碍重重,但用“长风破浪”和“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未来的执着追求和信心。语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者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这里指“保守势力”,反映诗人作为政治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从中可以看出,两句诗文都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政治抱负的追求。据此理解作答。
10、1.B
2.(1)刚好、恰好
(2)曾经
(3)全都,都
3.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
4.通过薛奎洗刷了赌博者的冤情,劝说转运使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丁夫这两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断案明察秋毫,不马虎了事;体察百姓疾苦,为民请命的人。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为B。改为:盗/杀寺奴取财去。译为:盗贼杀了寺里的奴仆抢走了钱财。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适”:刚好、恰好。“尝”:曾经。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独”:唯独,只有。“白”:禀告,请求。“果”:果真。“得”: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