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提高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素养论文
一、开展探究学习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关键科学素养的内涵主要涉及三个部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科学的探究过程;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结构的基础,前者一、开展探究学习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关键
科学素养的内涵主要涉及三个部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科学的探究过程;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结构的基础,前者回答了认识什么的问题,后者回答了如何认识的问题;二者统一的关键是“科学探究活动”。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及科学的探究过程两者转化为生产力后对人类社会作用的结果。因此,科学探究活动有效的开展对于实现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至关重要。
二、提高科学素养必须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探究学习中常常面临这样的尴尬:当教师让学生从事探究学习活动时,他们积极地参与,但严重缺乏对活动的学术性思考;当面对资源时,学生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加以分析整理,不知道如何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因此,促进学生用科学探究的习惯来思考问题,训练学生探究思维,成了探究学习中关注的焦点难题。
、敢问会问
一般说来,学生初学化学时,教师在帮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后,要求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再逐渐将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加以变化,使学生在变化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教师应逐渐减少的帮助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在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后,要让学生对意识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澄清,最后用语言和文字陈述出来;然后把学生陈述出来的问题列出来,让学生评判,哪个陈述确切合理;最后逐步转向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
、想要破框
在科学研究中,对探索的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和事实材料不够充分的条件下,人们可以凭借已有的事实和先前的经验,以假设的形式进行大胆的探索。假设是根据已有的资料和客观事实,对探讨的问题设想出来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它包含已知事实和推测性假定两种基本成分。假设通过这两种成分的搭配明确问题解决的途径,在条件与结果之间建构设想,是科学探索活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让学生形成假设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结论,让学生独立做假设、猜想和预测;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积极的、多方位的思考得出来。
,认真分析
假设提出后,就要想方设法去检验它,用实证性材料去推翻或支持假设。这是探究式教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重要环节。建构性学习认为学习者要达到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或其他人的介绍和讲解。因此在假设检验和推理阶段,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模式,创设条件使学习者积极参与假设检验的设计,进行实验观察、控制条件、记录现象,或作社会性调查或作资料实证性研究,教师要适时引导协作与交流、反思,增强情感体验,调控探究进程,强化成功欲望。 、迁移应用
学习者获取知识、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整合迁移环节是不可少的。教师要再创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整合知识,反思探究过程和方法;变换问题角度与方式,将结论迁移运用于不同的场合,增强思维的发散与集中,以达到知识完全的意义建构。学生完成知识意义建构不能通过教师传授实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