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研究生开学典礼致辞(精选12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研究生开学典礼致辞(精选12篇).docx

上传人:毛毛雨 2025/4/16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研究生开学典礼致辞(精选12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研究生开学典礼致辞(精选12篇) 】是由【毛毛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研究生开学典礼致辞(精选12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研究生开学典礼致辞(精选12篇)
研究生开学典礼致辞 篇1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来自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的6134名新同学欢聚一堂,隆重举行20xx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在今后几年的校园生活中,你们的人生之舟将驶入一段全新的旅程,探索创造新知,培育职业素养,在这里完成青春的再一次蜕变。你们的思想将更加成熟,羽翼会更加丰满。你们将不再只是既有思想、知识、技能的学习者、接受者,更将成为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的创造者、贡献者。同学们,今后几年也可能是你们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系统学习,你们自然会更多地思考自己未来的工作和职业的选择,更现实地考虑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这可能会让你们更加关注身边的、眼前的、局部的事物。这是一个迷茫、探索和“作茧”的过程。我希望你们在这一过程中,勇于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化茧成蝶,收获新的成长。
突破自我,首先要突破眼界的局限。眼界有多宽,追求就有多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你的眼界就是你的世界。在清华的一些演讲会上,我发现很多同学提问时,话题总是绕不开身边的事情,即使谈到一些大的问题,往往也是从自身的视角出发。
今年毕业的法学院许吉如同学,曾作为交换生前往海外学习。后来,她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说到,使她感到惊讶的是,海外的学生能够跨越自己的国籍和文化背景、站在整个世界的轴心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她有两位室友,一位是来自瑞士的交换生,选修了最难学的阿拉伯语课程,原因是对中东—欧洲关系很感兴趣;另一位美国室友,则对南亚地区情有独钟,说以后要致力于研究、检验各种经济援助计划究竟有没有解决亚洲的贫困问题。两位室友对于自己的城市、国家之外的地区的高度关切,令她称奇和深思。
这也让我深思,清华的同学,能否多关注一些与今天的自己无关、看来无用的东西,并由此建立起你的理想和情怀。因为只有眼界开阔、视野宽广的人,才能把目光投向与自己无关的人、无关的事、甚至无关的国度。今年,清华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的首批6位同学将陆续前往阿联酋、巴基斯坦、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深入当地去开展与他们的生活完全不相干的研究。他们为我们、也为清华打开了认识当代世界的新窗口,让我们在这里祝福他们,也感谢他们。这6位同学是:王霆懿、涂华忠、谢超、周燕、薛松、田嘉。同学们,我也希望你们今天读研不要仅仅是为了今后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或职业,甚至不是为了发现值得奋斗的事业,而是要为寻找更明晰的人生方向做好准备。
突破自我,就是要突破追求的极限。做人、做事、做学问,都是一个过程。你的追求就是你的人生,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追求的结果,而在于追求的过程。有更大的追求,人生才能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突破追求的极限,意味着你要不断突破追求的目标。我们尊敬的老学长、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先生,当年曾对他的老朋友、也是清华老学长的历史学家何炳棣先生讲,“不管搞哪一行,千万不要做第二等的题目。”据何先生回忆,1933到1934年,林家翘大一时选修萨本栋教授的普通物理课。季终考试时,萨本栋和同仁研究某试题所有可能答法,看林家翘能否采用最简洁最漂亮的答案,结果林家翘的答案出乎所有教授意料,他的答案“比预想的答案都要高明!”同学们,对目标的突破,不仅是追求完美的答案,更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探寻人们预想不到的答案,这就是清华人的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突破追求的极限,更意味着你要突破自我价值的实现。看重什么,选择什么,追求什么,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今年是中国第一次核试验成功50周年,当年有一大批清华人为此隐姓埋名、默默奉献,邓稼先学长等14名“两弹一星”功臣就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王淦昌学长那句“我愿以身许国”,道出了清华人突破自我价值实现的家国情怀。清华是一个有理想的学校,清华人追求的并非一己之私,而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类文明进步。这是清华和广大清华人赢得社会尊重的真正原因,也正是厚德载物的深刻涵义。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够跳出自我欣赏、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小圈子,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生命的意义。
突破自我,还要有敢于突破的勇气。刚才鲁白教授也谈到了勇气。《孙子·始计》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勇敢,有勇气,有胆量,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的品质。这种勇气,在今天不是要你们流血牺牲,不是要你们面对灾患,也不是让你们浪迹天涯,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习惯、摆脱从众的心理、冲破世俗的困扰。
作为一名有勇气的清华人,就是要在当今社会推崇时尚、快餐、夸夸其谈之时,深深地懂得科学上没有捷径,做人也没有捷径,就是要敢于坚持自己,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施一公教授认为,“圆滑的人是不适合做科学家的”。当别人都很浮躁,选择做简单题目、短平快项目的时候,你能不跟风、不从众,不随波逐流,敢于选择别人不敢做的题目,勇于做冷、偏、尖、深的课题。你不是为了展示自己,不是世故地做学问,不是投机取巧走捷径,而是能够认认真真地下笨功夫。正如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所倡导的——“沉潜治学、朴实无华、不尚标榜、不尚宣传、诚诚恳恳、实实在在的研究科学”。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几年,勇敢地突破眼界的局限、追求的极限,实现人生中最美丽的一次蜕变。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致辞 篇2
各位研究生新同学:
下午好!
欢迎你们来到武大哲学学院从事哲学的学习与研究。武大哲学学院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深厚的学术积淀,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大家、名家、名师,正在以踏实、坚定的步伐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学术舞台。你们正赶上武汉大学新的发展时期,也赶上哲学学院新的发展时期。在今年的专业外语教学的课堂上,我们聘请的两位外籍教师已经上岗。这对你们既是一个好的机遇,也将是一个严峻而真实的挑战。我们将逐步按照国际上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来要求你们。希望你们能振奋精神,迎接挑战。
在座的研究生当中,有武大哲学院的学生,但作为研究生,你们的身份仍然是新生。对于研究生的新身份而言,无论是博士生还是硕士生,大家在学习与生活中,都面临着一个身份的转换,那就是要以研究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与研究之中。博士生在研究的程度与难度上要更大一些,但性质上与硕士生没有根本的区别。现代汉语中作为动词“研究”一词中的“研”字,就是“磨”,即用石头将物慢慢的磨碎。如果大家有写毛笔字的经验,在砚台里磨墨,就可以称之为研墨。那是要慢慢、均匀地用力,才能磨出好的墨汁。“研”还有穷、熟、精诸义。而“究”的主要意思就是穷尽、探明、阐明的意思,其原初意思是探穴。可见,“研究”一词不是我们官场上打官腔时说的,我们研究、研究,而是一种“深入虎穴,以得虎子”的活动。这一活动,既要勇气,也要耐力,还要有好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而与中文“研究”相应的英文词,非investigate莫属。该词有探查、仔细研究之意,与普通的study一词相通,但意思更为凝重。所以,研究生期间的学习,不能像本科生阶段那样主要靠老师的课堂教学,而是要靠自己的深入钻研,带着问题去学,带着问题去请教老师,在老师的指引下,自己尝试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因此,我希望大家回去后,把中、英文中的“研究”一词好好地琢磨一番,从理智上确立对自己“研究生”身份的认同。
当然,我们的研究生当中,特别是硕士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未来并不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毕业后会从事其他工作。但这也不妨碍你在三年的学习期间用研究的态度来要求自己。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中还没有严格地实行淘汰制,如果是在英美,研究生期间学习不好是要被淘汰的。我们刚刚试行毕业与学位分开的制度,做不出好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满研究生的课程学分后可以毕业,但你拿不到相应的学位。这样的研究生也不能说完全是失败者,但至少是一种重大的缺憾。美学中有残缺之美,但我不希望在座的各位研究生毕业时,带着一种残缺美离开我们的哲学学院,离开美丽的武汉大学。所以,从今天起,大家要彻底地改变自己的身份,尤其是要从灵魂深处改变的自己的身份,把自己当作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新手。新手上路,我为你们鼓掌、加油,我也代表哲学学院的所有老师为你们鼓掌、加油。
如果说,一切艺术创作都要依赖激情,那么,一切学术活动都要依赖理性。而作为哲学研究的工作者,其研究活动本身就不外在于我们人生的整体活动。从原则上说,是知、情、意的高度统一。研究生的学习,三年或四年后的外在结果可能是一张文凭、两个证书,这些外在的证明是我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行走的通行证,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培养起一种凡事都要认真研究一番的理性精神,从而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以一种清醒的理性方式处理问题,尤其是处理一些复杂的人生问题,从而化解人生的危机,让自己的人生不断地走向新的境界,这才是我们的研究生学习过程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原始的巫术与算命行为,已经很难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了,但现代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制度规定,有时让人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从而让我们屈服于现代的命运。而一些披着现代科学外衣的各种变相的算命行为,因此还在影响着我们很多人的生活。当我们学会用一种研究的态度来对待一切错综复杂的问题时,哲学理性就会慢慢地向你展示出她固有的魅力,让你运用在研究生期间习得的第二天性——研究的态度,化解各种危机,解决各种困难,从而走向新的生存境界。因此,大家在研究生期间的学习,不要总是想着为了毕业论文而钻故纸堆,长时间地端坐于图书馆,像狗一样的坐在电脑旁,不断地写啊写,为发表文章而苦恼,而要把研究生期间的所有学习活动提升到自我精神训练的高度,以“乐之”的态度来学习,去研究,这样,我们的研究生生活就不会是一种枯燥无趣的精神炼狱,而将是一种充满着朝气与昂扬向上的生命成长过程,用“日新其德”的精神态度,去迎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那样,我们就会在美丽的武大校园里领略她所固有的四季之美,并能将这种无意识的审美情怀积淀为一种精神的底气与美好的精神故乡情结,化作你们在未来人生道路上持续前进的内在动力。
过几天,校园的桂花就要开了,我相信所有在座的同学都会一次又一次地闻到桂花沁人心脾的香味,因为现在你们的心情正如桂香飘逸,甜蜜而美好。明年、后年,在进入紧张而严肃的学习生活之后,你们还能如今天一般,敏锐地捕捉到珞珈山的梅馨月影,听到樱瓣飘落时的叹息,那你们在武大哲学学院的研究生活就是正常而健康的。为着这美好的研究生生活,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期待。
最后,我把哲学学院中国哲学学科点以萧萐父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学者培养研究生的20字方针赠给大家,供大家参考、选用:“德业双修,学思并进,史论结合,中外对比,古今贯通。”
祝大家在未来的学习岁月里,开心每一天!
研究生开学典礼致辞 篇3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收到邀请我发言这几天,我反复想,该和大家谈些什么。大家早已过了能被说教的年龄,我只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几个思考的片段,期望这几个片断,能引发大家一点思考。
第一个思考的片断是,在座各位,在这么好的年龄选择来清华读研究生,就意味着你们不甘心平凡,要追求卓越。在这个的年龄,是可以做出非常伟大的事来。我由衷羡慕大家处于人生最好的年华。就让我们看看像你们的这个年龄里,几位年轻才俊和智者:
1961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德国物理学家穆斯堡尔,他发现了原子核中伽马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效应,就是现在还在使用的穆斯堡尔谱基本原理。这一荣获诺贝尔奖的工作,是他的博士论文,完成博士论文的那一年,他只有29岁。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获奖者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在他25岁时,就与克里克一起完成了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这一重要发现,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
在计算机领域设有著名的图灵奖,以纪念这位人工智能之父。他关于“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上的应用”的经典论文发表时,年仅24岁。这篇论文是今日计算机的基础。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纳什,22岁就完成了他的“非合作对策”博士论文,他的这一理论奠定了对策论的数学基础,而且后来在经济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个片断只是和大家共同思考,在这个年龄,不仅仅是学习的年龄,也是可以结出硕果的年龄,是可以有所创造的年龄。期望清华的自由学术土壤,能帮助你们产生创造的灵感。
我的第二个思考片断是,作为一个研究生,怎样的学习方法是得当的。你们经过十二年应试教育,四年大学学习,可能有些同学还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大家应该已有了很好的学习方法。到了研究生阶段,我认为主要学习的不再是知识,而是创造知识的方法,并去真正开始创造知识。这一过程的实现,要通过自我思考,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向最先进的知识信息学习,而应该较少地依赖课堂学习,而较少的到网络上复制知识。其中,了解最先进知识和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在清华园几乎每天都有的来自世界各地杰出学者们的讲座,我认为听讲座并参与讨论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途径。关于创造知识的方法,不同的学科具体可能不同,但也有共性,如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跨越学科的边界,从旧理论中的再发现等。我殷切地希望同学们,通过思考和实践,总结你们创造知识的方法。我相信:研究生阶段形成的方法论,将有益于你们未来取得杰出的成就。
我想讲的第三个思考片段,是人生和职业的理想和目标。我常问遇到的年轻学生,你想做什么?我得到的答案常常是:我打算出国,我要考研,我在找工作。这不算错误的回答。但我更期望同学们思考更具体的问题:如我在思考记忆的分子基础是什么,我在思考如何实现非石油路线合成材料,我在思考人脑与计算机如何联结,我在思考什么样的能源政策适合中国,我在思考20xx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甚至我在构思一篇小说等等。还有的时候,我问碰到的研究生,最近的工作怎么样?他回答:“我最近在哪里哪里发了几篇论文”等。其实,我更期望他告诉我,他解决了什么样阶段性科学问题,它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是什么。所以我就想:如果说中学教育是为了高考,以求能够进入理想的高等学府;四年的大学教育,一入校门就想的是一份工作,或考研或出国留学;那么研究生阶段,我们是否该沉静下来,不该仍如一个过客,成为再一次匆匆忙忙地赶往下一站的旅游者。研究生是开始创造知识的阶段,希望你们能够去深入思考人生大目标,去踏实地工作,去从事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我期望在你们毕业的时候,不仅是把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清华园,也留下你们创造知识的足迹。
我喜欢那个宏伟而又朴素的千古名句:修身,齐家,治天下。那么,今天开学伊始,从自身的思考开始,这可以是我们行动的一个出发点。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致辞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公共卫生学院的xxxxxx
在这个金色的九月,我们怀着求知的渴望,从五湖四海相聚在这里——一所百年名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这个万分激动并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谨代表2010级全体研究生向学校各位领导、老师及全体教职员工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很荣幸,能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和大家相聚在同济,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我们很激动,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很骄傲,能够在华中科技大学这所全国著名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我们很欣慰,百年的文化积淀、同舟共济、开拓创新的同济精神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无论我们出于何种原因选择读研,选择同济,我们都应当思考未来的研究生生活该如何度过。是随波逐流后的迷茫与逃避?还是开拓进取,在实践中成长,在思考中创新?是挤过独木桥后的花前月下?还是专注学习,不让光阴虚度?是在浮躁的社会和学术风气中迷失自我?还是潜心研究,努力培养个人的科学精神,提升人文修养,用心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应该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一个“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新起点!今天,站在研究生这新的起点、新的高度上,我们也将有更加深入的探索与更高层次的追求。这里我想通过三个词与大家共勉——目标、品行、责任。
第一,目标。经过保研、考研磨练的我们,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和自信。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我们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给自己一个适当的定位,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是当下最为重要的。我们的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视为其工学的标杆,不断为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而奋斗,刚刚进入研究生行列的我们,也需要一个我们自己的标杆,它或许很伟大,或许很平凡,但是只要我们为之不懈努力,那就并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俞敏洪在北京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上曾说,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个是雄鹰、一个是蜗牛,雄鹰不是蜗牛,蜗牛也不是雄鹰,但是蜗牛和雄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目标一致。庆幸的是同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目标的舞台,那么你准备好了么?
第二,品行。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有一位老先生,他要求博士生必须会背《老子》和《论语》前七章,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不打自垮。”他就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老校长——杨叔子院士。作为一名医学生,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与精湛的医术同等重要,这是人民医学家裘法祖院士告诉我们的,除此以外,每一名在同济读过书的人都会记得这样一句话: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也是裘教授尽其一生感悟的人生哲理,这句话就刻在裘法祖广场的一个石碑上,在我看来,读懂这句话的时间不是在同济的两年、三年,而是我们的一生。
第三、责任。对这个词语我们都不陌生,当我们真正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是一份给我们的成年礼;当我们步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责任则是一份见面礼。从我们踏入同济校门开始,从今天的开学典礼开始,我们身上就多了“同济人”这一责任。作为同济人,也许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对她有一些不满,会有抱怨,但我们一定不要忘了,作为知名学府,她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更不要忘了,她那百年历史散发出的独特韵味。她的美丽,在生活,在细微,在悠然,在点滴知味,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作为同济人,我们肩负着传承“同舟共济,开拓创新”这一同济精神的责任;作为同济人,我们肩负着让所有同济人更加骄傲、更加自豪的责任,作为同济人,我们肩负着让同济绽放出更加璀璨光芒的责任。这需要我们珍爱这片热土,珍惜这个机会,努力拼搏!
最后,我想用八个字概括我今天的发言,那就是我们华科大的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明德不但是一种要求,要求我们章明伦理,完善品德,她更是一种大目标、大责任,古书《大学》里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作为一名华科大的学子,我们应该以“明天下人之德,新天下人”为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医者,我们不但要医天下人之体,更应该医天下人之心。这需要我们厚学、求是、创新,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践行我们的校训,去传承我们的精神。让我们携手前进吧!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致辞 篇5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xx级院研究生新同学开学典礼。在此我代表院党委、院行政机关及全院干部职工对20xx年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