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学设计(10份)-人教课标版3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学设计(10份)-人教课标版3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思考、讨论 ,体会文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学习本文首尾相接、双线并行的环形结构
.感受本文的语言美,学会文中出现的修辞
.仿照本文,写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
引导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升入高中,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依然与初中相同,但是教学要求和能力培养明显和初中不同了。因此,应该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课堂教学,对信息呈现的方式、色彩的运用、界面的安排和画面的风格等诸要素都得进行周到全面的策划,以更好地表现和传递知识信息,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课标版语文必修二的第一篇课文,所属单元为“写景状物散文”,单元要求“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因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语言和情感方面,让学生在品味作品语言的过程中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
荷,花之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初生之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有盛开之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也有衰败之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月,遥寄相思。有人对月思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学生和老师一起回忆这些古诗词
符合本文用到大量古代诗歌词汇的特性,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氛围。
”;有人借月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有人观月而生悲情,“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总之,荷与月都是自古以来承载文人寄托的重要意象,那么当这二者结合起来,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荷塘月色》。
作者介绍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年生于江苏东海。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年出版诗集《踪迹》,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
年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过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学生齐声诵读,笔记重要内容
知人论世,有助于理解课文。
感知课文
跟着音乐朗诵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所包含的作者的基本情感
学生自由朗诵
有助于学生带入感情
插入背景
社会背景:
本文写于年月,是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
“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
学生做笔记
有助于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朱自清——《哪里走》)
家庭背景:
作者离家多年,辗转各地,思乡情切却不得回归。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写了《我的江南》一诗,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结合背景再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学生再次快速浏览课文
温故而知新
小组讨论,分享观点,总结文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学生讨论,代表起来回答问题
有助于思想交流
教师引导,全班共同总结文章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全班共同总结
得出最终结论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荷塘月色》这篇写景散文的作者、情感以及结构,本节课我们进入本文的语言学习。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它的语言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对景物的描写。
翻开课本
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朗读
本文的景物描写集中在四至六段,下面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下课文第四段,看看作者写了“月光下的荷塘”的哪几个方面。
集体朗读
让学生熟悉课文
分析
第四段
.月光下的荷塘
荷塘:曲曲折折
跟着教师的思路一起理解学习第四段又没写景段落
让学生懂得审美,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荷叶:田田 亭亭 层层 密密
荷花:粒粒 星星
荷香:缕缕
荷韵:颤动 风致
荷波:凝碧
流水:脉脉
叠词的运用
大量的叠词使得语气舒缓委婉,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
修辞的学习
比喻
※明喻:出现喻词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博喻:同一本体,不同喻体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拟人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通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朗读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五段,看看这一段写了“荷塘上的月色”的那几个方面。
朗读
让学生熟悉课文
分析
荷塘上的月色
月光:泻 浮 洗 笼
学生和教师一起分析个别凝练动词和优美的句子
让学生注意到炼字的重要性
第五段
月影:画
光与影
修辞
()比喻
※暗喻:不出现喻词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认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通感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已经对本文的结构、情感和语言做了初步的感知,可以说文章的内容已经学得差不多了,本节课我们就稍做一些拓展,学一些“课外”的东西。
跟着回顾旧知识
点名学习目标
听朗诵
课前我们先放一段名家朗诵,好让大家再次熟悉一下课文。
跟着朗诵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情感
采莲
古代生产民俗。自古江南吴、楚、越之地,水道纵横、池塘遍布,多植莲藕。夏秋之际,少女多乘小舟出没莲荡中,轻歌互答,采摘莲子。文人词客往往将此情景,写入赋、诗、词等抒情作品中。
回答,记笔记
让学生明确采莲的意义
采莲历史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跟着记诵古诗
让学生了解“采莲”
※南朝梁元帝《采莲赋》:“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唐李白《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见客棹舟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王昌龄《采莲曲》:“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宋欧阳修《蝶恋花》词:“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景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的历史内涵
采莲赋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褠。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在课本上补充未节选内容
让学生背诵完整的《采莲赋》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在课本上补充未节选内容
让学生背诵完整的《西洲曲》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研究性课题
中国古代民俗——采莲
古代关于采莲的诗词
采莲的文化内涵
采莲与古代文人
由采莲看古代男女自由恋爱
莲与“怜”
“莲”的意蕴的变化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
培养学生做研究性课题的能力
板书
第一课时
荷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朗诵:跟着音乐,轻声
情感: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结构:双线并行,环形结构
小煤屑路
寻宁静
家
不宁静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荷塘的四面
失宁静
荷塘
得宁静
第二课时
荷塘月色
朱自清
一、月光下的荷塘——叠词的美
荷塘:曲曲折折
荷叶:田田 亭亭 层层 密密
荷花:粒粒 星星
荷香:缕缕
荷韵:颤动 风致
荷波:凝碧
流水:脉脉
二、荷塘上的月色——动词的美
泻
浮
洗
笼
画
三、修辞手法
比喻:明喻 暗喻 博喻
拟人
通感
第三课时
荷塘月色
朱自清
采莲
采莲的历史
《采莲赋》
《西洲曲》
研究性课题
设计人
王佳乐
日期
年月日
教学地点
平凉一中
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她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期待使她们的心中时刻升腾着爱的灵焰,情的灵光。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追求着未来的事业,成就着辉煌的人生。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更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我们发现语文的眼睛,善于发问的心。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更有趣、更广阔、更丰富的语文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不是天才,但我愿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就让所有的困苦艰难一起来吧,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无论你做什么事,一开始时不要被唱反调的人把信心击溃。请记住,信心是希望的膏油!
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她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期待使她们的心中时刻升腾着爱的灵焰,情的灵光。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追求着未来的事业,成就着辉煌的人生。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更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我们发现语文的眼睛,善于发问的心。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更有趣、更广阔、更丰富的语文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不是天才,但我愿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就让所有的困苦艰难一起来吧,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无论你做什么事,一开始时不要被唱反调的人把信心击溃。请记住,信心是希望的膏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