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 】是由【mam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
编写教案有助于老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写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要留意什么?这里给大家供应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下载,供大家参考。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篇1
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成语。
2.能精确流畅地朗读并娴熟背诵课文。
3.培育文言注释实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验,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看法,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
1、诵读法
2、评点质疑法
第一课时
了解孔子及《论语》。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
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
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
课堂导学:
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闻名的思想家、教化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见仁义教化上:主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探讨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始终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
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
4、总结三个通假字:
ABC
5、小组探讨,合作探究
(1)领悟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探讨、弄清晰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根据求知看法、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留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其次课时
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晰通假字。
学习要点:具体分析,详细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第一则: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其次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三句讲的是()
“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翻译()
2、其次则:
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为:______
谋: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传:______习:______
翻译本则()
3、第三则:
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为:______
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
翻译本则()
探讨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索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索,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肯定要将学问融会贯穿,能在温习旧学问中有所发觉,才“可以为师”。
4、第四则:罔:______殆:______
翻译本则()
同学们,这一章的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索?对于我们学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理解20__多年前的圣人之语经久不衰之魅力(小组探究发言,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索)
5、第五则:诲:______知之:______为:______是:______
“……也……”译作“……是……”
翻译()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6、前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看法和方法的()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7、请同学们当堂背诵前五则(10分钟)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重点字词释义。
学习难点:理解后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要点:具体分析,详细探讨,学习后五则内容。
1、第六则:贤:齐:内:自省:
翻译:()
2、第七则:三:行:焉:其:
善者:从:改之:
翻译:()
找出这两则当中的成语()、()
思索:这一则我们应如何理解?
3、第八则:
士:弘:毅:仁以为己任:已:
翻译()
思索:这一则当中体现出了孔子的一种思想,你知道是什么吗?
4、第九则:岁寒:然:后凋:
翻译:(
5、第十则:以:行:其:欲:加:于:
翻译:()
这一则的成语是()
探讨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6、后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看法和方法的()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哪几则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7、当堂背诵这后五则。看看哪位同学背的最快。
第四课时
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
1、课文当中出现的读音,进行复习。(5分钟)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诲()汝()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文言字词句小结(这是我们学习文言的关键一步)
(1)而:(1)表示顺接;(2)表示转接。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重而道远()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2)为:读wèi时,多作介词;读wéi时,多作动词。
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仁以为己任()
(3)焉:见贤思齐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之:①指示代词,“这”;②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③结构助词,“的”;④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助词,在句中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5)固定句式:
①不亦……乎?→不是……吗?②……也。→……是……。
3、当堂背诵这十则并当堂默写。《论语》作为千百年来的一部宏大的作品、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应当为我们所熟悉,这十则又是经典中的经典,背默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会背默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
4、小组探讨(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要通过自己思索发觉《论语》的经典之处,发觉《论语》的美)
(1)、你喜爱哪一则?为什么?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学问?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篇2
教学目标:
1、相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散、俗语、”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静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细致视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育留心视察、专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打算:
《搭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桥?
2、同学们看,这种桥你们见过吗?(出示情景图)这是作家刘章爷爷家乡的搭石,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就会特殊惦念家乡这些不起眼的石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漂亮的搭石。
3、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什么是搭石。
2、检查字词。
出示课件,大家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留意,红字是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家要读准。(分行指名读,最终齐读。)
3、指导写生字。“衡、序”。
(1)先指导学生视察田字格中的字,提示大家留意:“衡”字中间大的最终一笔捺要变成点;结构写匀整。“序”字最终一笔不要加撇。
(2)老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两个。
(4)老师巡察指导。
4、了解什么是搭石。
(1)指名说什么是搭石。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
(2)假如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指名说)
(3)师总结:假如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不便利,很麻烦,甚至很辛苦。可这些,都是在夏天呀,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需依靠搭石过小溪了,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什么是搭石。
5、齐读。
三、围绕2—4自然段,自主寻美,深化体会,品尝搭石。
这么一般的一件事情,有什么值得写的呢?其实,不然,作者啊,对这件平凡而一般的事情留心视察,却发觉了里面的许多美,这些美呀,有看得见的详细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用课文中其次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相机板书)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去找寻搭石里面的美,感受里面的美。
(一)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句子。
(二)指名说划的句子。(二自然段老年人走搭石的句子,三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的句子,四自然段年轻人面对面走搭石以及年轻人和老年人一起走搭石的句子。)
(三)小组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选一幅你最喜爱的一幅画面,分小组来学习。
要求:先多读几遍,然后相互说一说,你们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2、学生小组学习,老师巡察指导。
3、全班沟通。
现在咱们按依次来沟通。
(1)沟通二自然段中的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觉哪块搭石不平稳,肯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足了才肯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