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外阴溃疡之心得 】是由【166028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外阴溃疡之心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外阴溃疡”之心得
甘肃省正宁县中医医院 樊亚丽
女性外阴溃疡简称女阴溃疡,中医称为“阴疮”、“阴蚀”、“阴 茧”。妇人阴户生疮,局部红肿、热痛,积结成块,或化脓腐烂,脓水淋 漓,甚则溃疡如虫蚀者,或者凝结成块,冷肿稀水,不能敛口。病因不 明,反复发作,痛若非常,根治困难。目前国内外对此症尚无有效得规 范治疗方法,笔者随师学习,根据临床症候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得方法 收到了较好得疗效。防止激素治疗得副作用及停药反弹。主要分为 肝胆湿热,气滞血瘀型及脾胃阴虚、湿热内蕴型。现具体介绍如下:
一、肝胆湿热,气滞血瘀型
主证:口苦目赤,全身不适,阴部皮肤、粘膜潮红,有散在性水泡,破 溃后形成溃疡,大小、深浅不等,有时边缘不清、不整齐,表面覆盖着 伪膜或脓痂。脉象弦数,舌质红,苔白腻根黄。此属肝胆湿热,气滞血 瘀所致。
治则: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例方:清热坚阴汤
龙胆草12克 全当归12克 生地12克 野菊花12克 生 桅子12克 白茯苓12克 酒黄苓12克 生山药15克 惹技仁15 克板兰根15克 车前子6克 柴胡6克 甘草6克。水 煎取汁3 00ml 口服,每日两次,每日一剂。
方中龙胆草、野菊花、板蓝根清热解毒、泻火;当归、生地、补 血养阴;茯苓、山药、车前子、蕙族仁清热健脾、利湿;黄苓、桅子 配柴胡清热坚阴,引入肝胆经,效果更佳;甘草解毒。
疗效评估:此型临床常见,根据临床治疗50例,痊愈45例,显 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可达9 5%。
典型案例:李凤仙,女,36岁,农民,住正宁县西坡乡新庄子。患 外阴溃疡4年,初时因羞与人言,未及时诊治,后因局部疼痛行走困难, 给西药治疗,但反复发作,且越来越重。自述病初阴部有米粒大小水 泡,灼热疼痛,口燥烦渴,燥动不安。白带多,恶臭难闻。观患者体丰 面赤。舌红苔黄,脉象弦数。妇查:患者阴部粘膜潮红,两侧小阴唇各 有一个黄豆大小得溃疡面,边缘不齐,上覆一层淡黄色脓性分泌物。 此乃湿热交织之证。治宜清热解毒,理气和血。予清热坚阴汤内服, 外用敛阴散治疗。服药五剂后烦痛大减,效不更方,续用五剂,诸证若 失,三年随访,再无复发。
二、脾胃阴虚、湿热内蕴型
主证:平时颊热,口燥咽干,有时伴口舌溃疡,患者阴部皮肤正 常,多于阴唇内侧溃疡,分泌物清稀,边缘有红晕,病程绵长。舌质红苔 薄白,脉沉细数。
治则:宜养阴清热,健脾和中。
例方:扶正育阴汤
南沙参20克 北沙参20克 玄参12克丹参12克 苦参12 克 山萸肉12克金石斛12克枇杷叶1 0克(枇杷果1 5克)
天花粉10克 泽泻10克 杭白芍10克山药15克佛手15 克。 水煎取汁300ml 口服,每日两次,每日一剂。
本方为扶正祛邪之法,以南北沙参同用养阴之功更佳,配合玄 参、石斛、山萸肉、花粉、山药,则扶正育阴;丹参、白芍、佛手则理 气和血,共奏清热、健脾和中之效。
疗效评估:临床较常见,临床治疗30例,痊愈27例,显效2例,无效 1例,有效率可达9 6 %。
三、局部用药
A)外用中药:敛阴散。
黄连1 0克黄柏10克 青黛1 0克漳丹1 0克 松香1
。克 乳香10克冰片10克没药10克硼砂10克 确 砂10克 蛇床子10克 血蝎1 5克。以上诸药共研为沫,瓶装,放 置阴凉处备用。使用时首先用温盐水棉球清洗溃疡面上得脓垢伪膜, 取药粉均匀撒在溃疡面上,以全部覆盖为良。
方中黄连、黄柏、青黛清热燥湿;硝砂、硼砂祛腐生肌;乳香、 没药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漳丹、松香清热解毒、祛腐生肌;冰片 清热解毒、透窍;血竭祛腐止痛、止血生肌、敛疮;诸药合用,共奏清 热解毒、祛腐生肌之效。
B)中药熏洗对缓解症状、促进愈合会有一定作用,如选用黄连、 黄柏、板蓝根等中药坐浴治疗因性病、外阴炎引起得外阴溃疡,临床 根据病情辨证加减。坐浴时药水不宜偏烫。对非特异性外阴炎引起 得溃疡可局部涂用抗生素软膏。
局部用药仅用于良性女性外阴溃疡。局部用药常结合辨证分型 治疗,效果更好。
四、临床体会:
大约2 5 %得女性体验过这种自限性皮肤、粘膜病变。病变疼 痛,可以间隔数月复发,有得伴发口腔溃疡。20—40岁妇女多见, 其发病机制不清,有些理论将其病因归结为自身免疫介导得表皮细 胞损伤。有些观点认为其诱发因素包括创伤、营养不良、感染和激 素波动。此外有报道与维生素
B 1 2、叶酸、铁、锌等缺乏有关。尽 管该病病程具有自限性,但持续超过14天得病损可以产生疼痛性瘢 痕。临床上常表现为坏疽型(伪膜坏死型)、性病样型(软下疳型) 及粟粒型(毛囊型)。西医多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疗效尚可,但常 不能根治,使患者苦恼。其病防治: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多吃果蔬,多 饮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减少磨擦。
中医认为该病多为脾虚湿盛,肝胆郁热,挟湿下注,致阴部浸淫、 破溃、痒痛难忍,甚者行走困难。或忽视卫生,感染病虫,虫蚀阴中,致 阴部搔痒、破溃,带下量多。湿热内蕴,阻于中焦,则口苦、目赤、胸 闷。运用清热解毒得中药如龙胆草、野菊花、板蓝根、黄连、黄柏、 青黛、冰片,既能杀灭细菌又能对抗病毒,具有多种功效;应用扶正固 本得中药如当归、生地补血养阴,玄参、石斛、山萸肉、花粉、山药 扶正育阴,还能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可以替代激素,免除长期应用激 素带来得副作用。特别就就是外用中药及辨证施治更有其重要意 义。故不揣粕浅,录之以求“抛砖引玉”敬请同道指正。
作者简要介绍:樊亚丽,女,生于1 974年,陕西中医学院毕 业,本科学历,妇产科主治医师,现任正宁县中医院妇产科主任。邮编: 74 5 3 00、联系地址:正宁县县城长乐路4号,正宁县中医院。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