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10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

上传人:资料分享 2018/3/9 文件大小:10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IT新技术课程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程 IT新技术
姓名
学号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82班
日期 2010-12-15
目录
前言………………………………………………………………………2
物联网及其在我国的科学发展…………………………………3
……………………………………………………3
……………………………………4
………………………………6
第二章信息时代的计算机新技术—数据仓库…………………………8
………………………………………………………8
…………………………………………………10
…………………………………………………11
………12
参考文献………………………………………………………………13
前言
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包括: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
计算机领域中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计算机技术具有明显的综合特性,它与电子工程、应用物理、机械工程、现代通信技术和数学等紧密结合,发展很快。
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 ENIAC就是以当时雷达脉冲技术、核物理电子计数技术、通信技术等为基础的。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技术产生重大影响,二者相互渗透,密切结合。应用物理方面的成就,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真空电子技术、磁记录技术、光学和激光技术、超导技术、光导纤维技术、热敏和光敏技术等,均在计算机中得到广泛应用。机械工程技术,尤其是精密机械及其工艺和计量技术,是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技术支柱。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各自的进步,以及社会对于将计算机结成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的要求日益增长,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也已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成为社会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离散数学、算法论、语言理论、控制论、信息论、自动机论等,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在许多学科和工业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又在几乎所有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计算机技术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变革。诺伊曼体制的简单硬件与专门逻辑已不能适应软件日趋复杂、课题日益繁杂庞大的趋势,要求创造服从于软件需要和课题自然逻辑的新体制。并行、联想、专用功能化以及硬件、固件、软件相复合,是新体制的重要实现方法。计算机将由信息处理、数据处理过渡到知识处理,知识库将取代数据库。自然语言、模式、图像、手写体等进行人-机会话将是输入输出的主要形式,使人-机关系达到高级的程度。***化镓器件将取代硅器件。
计算机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更新换代之快令人应接不暇。但是,以传统的、数字计算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在其研究与发展的技术理论与技术手段上,存在着诸多限制,严重阻碍着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多端,这里我们只从物联网和数据仓库两个方面作为代表性分析计算机研究开发领域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物联网及其在我国的科学发展
物联网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是一个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通信装置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巨大网络。物联网的出现正在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又一个增长点。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遍应用不仅是解决经济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必将把我们带入一个信息与物流结合的崭新时代。为加快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好地适应物联网时代,充分利用物联网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政府要加大物联网技术方面的政策与资金扶植力度;科技部门要开拓创新,加快科研进度,保证科研质量;社会大众要积极调整心态,主动投入到物联网建设中去。
物联网的概念及认识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经济下滑与失业率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下,许多国家都在试图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经济的快速恢复与振兴。从历史上看,几乎每一次大的世界性危机,都会催生出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技术,而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会反过来对摆脱危机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物联网的全面建设与推广被许多国家提上议事日程,成为众多国家走出“经济沼泽”的选择。2009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后,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两大武器。目前,我国也开始了加速推动物联网建设的进程。物联网最初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化识别系统中心(Auto—ID C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