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文档名称:

扁形动物门-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3,146KB   页数: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扁形动物门-课件.ppt

上传人:435638 2025/5/2 文件大小:12.8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扁形动物门-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扁形动物门-课件 】是由【43563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扁形动物门-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原始无色鞭毛虫
原生动物
原始多细胞动物
吞噬虫
浮浪幼虫式祖先
多孔动物
原始三胚层动物
腔肠动物
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
扁形动物 Platyhelmithes
Platy:前缀,“扁平”
helmithes:蠕虫类
蠕虫类
几类动物的统称,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纽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共同特征:两侧对称,没有真正的附肢,发达的皮肤肌肉囊包裹全身。
但不是同一起源,而是差异显著和高度特化的若干动物群。
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身体扁平,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metry)
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
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同时身体各部分功能也出现分化。
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
背面:具有保护作用;
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
两侧对称体制是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创造了从海洋登上陆地进入空间新环境的条件。

中胚层方式
中胚层分化成二种组织
实质组织:
为合胞体结构的柔软结缔组织,也称间质
分布:充满在各组织器官之间,使体内无明显的空隙,扁形动物也称为无体腔动物
功能:
贮存水分和养料;
保护内脏器官;
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
分化和再生新器官。
形成肌肉组织:首次出现肌肉组织,促使扁形动物的结构和机能产生一系列变化。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导致神经和感觉器官发展完善;
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能更有效地摄取食物;
原始的消化腔→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发展导致新陈代谢能力加强,相应的异化作用加强→出现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中胶层是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的胶状物质构成的
中胚层是内胚层细胞以端细胞法或体腔囊法形成,能分化出行使不同功能的细胞、组织、器官。
中胚层与中胶层的区别
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
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并促使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更趋发达,并向前集中。
储藏养料和水分,使动物耐干旱、饥饿。
中胚层形成的意义
虽然形成了中胚层,但没有继续向前发展形成体腔,器官均包埋在实质组织中。
无体腔
腔肠动物:上皮细胞内含有胶原纤维,同时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扁形动物:由于中胚层的产生而分化出了复杂的肌肉结构,如环肌、纵肌、斜肌等,这些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紧贴组成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
除了具有保护功能外,还强化了运动机能。
具有皮肤肌肉囊
出现了器官系统
消化系统:
有口无肛门,为不完善消化管。
排泄系统
新陈代谢的加强,代谢产物(CO2 、尿素、尿酸、水分等)必然相应增加。
CO2的排出及氧气的吸收通过体表来完成;其它代谢产物则由外胚层陷入而形成的原肾管排出。
原肾管: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