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王铁书记讲话合集
王铁书记讲话合集
的优惠政策,但事实上不仅没有享受到,还处于政策边缘化的境地。套用农村一句话,都是一个娘养的,理应一视同仁才对,但这种针对不同区域而采取不同优惠政策的做法,总让中部地区有点是后娘养的这种感觉,于是中部地区的人们都有一种酸酸的味道。
四是因思想塌陷而心浮。中部落后固然有政策影响等客观原因,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主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干部思想浮躁、浮漂、浮华。与东部地区的干部相比,中部地区干部表现为不敢创新。我们组织信阳的干部到东部沿海参观学习,回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同志们的突出感受就是两个字:
震撼。不仅为东部的成就震撼,更为东部干部的思想观念震撼。对于地区经济发展,中央有明确政策的,东部地区干部能够将政策用得很活、很足、很透,中央没有政策的,东部地区干部能够大胆创新,敢于“摸着石头过河”,真干快干。干成了,经验在全国推广,干不成,为中央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敢于创新,才能勇立发展潮头,才能引领地区发展,东部地区干部早已认识到了,而中部地区干部却还在观望。与西部地区干部比,中部地区干部表现为不愿创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中部地区干部不愿创新的问题关键。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性,近些年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积累的基础略好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干部那种拼命甩掉落后帽子的拼搏劲头在中部地区干部身上很难发现,取而代之的是“不骑马不骑牛,骑个毛驴占中游”的悠闲姿态。有些到过西部地区或从西部地区回到中部地区的干部常说,我们的县城比西部地区的地级市都要大,都要漂亮,我们的发展已经很不错了。这种不愿创新、不愿奋斗的心态,在中部地区干部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与中部地区干部自身相比,中部地区干部表现为不能创新。创新意味着对过去的否定,否定就意味着没有成绩。不能否定自己,不能否定过去,认为目前自己干得是最好的,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是中部地区干部身上最大的毛病。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是不断的否定过去的基础上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更没有发展。中部地区的干部在这一点上做得很不够好。脑筋不活,创新不够,标准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安,不求过得好;只求慢进步,不求快发展;习惯于等、靠、要,善于从客观上找理由,不愿从主观上找原因,更不敢在工作中求创新,是中部地区干部的“通病”,更是浮躁、浮漂、浮华心理的具体写照。
二、中部在失落中奋力崛起中部地区目前总的概况可以概括七点:
农业大区、人口密区、革命老区、资源富区、交通要区、文化名区、发展慢区。中部是农业大区,生产了全国1/3的农产品,农业GDP占全国的1/4以上;中部是人口密区,,%;中部是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部诞生了全国第
一、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中部是资源富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电力资源和水资源,仅矿产资源一项有40种重要和稀有矿产储量占全国第一;中部是交通要区,承东启西,联南贯北,区位优越;中部是文化名区,中原文化、楚文化、晋商徽商文化、红色文化和道教文化名扬世界;中部是发展慢区,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中部虽然暂时落伍了,但是仍有崛起的优势和腾飞的潜力。中国发展经济学之父张培刚教授有一个著名的“牛肚子理论”。他说,自己当年下放农村放牛,牛陷进泥坑,怎么也拉不出来,很着急。一位农民兄弟不慌不忙,回家搬了块门板,往牛肚子下面一垫,牛肚子受力,后腿一蹬,轻松跃出泥坑。由此他提出了中部崛起的“牛肚子”理论。这个理论启示我们:
沿海开放城市就像中国的“牛鼻子”,而中部地区正是“牛肚子”,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仅靠拉“牛鼻子”是不行的,必须要撬起“牛肚子”。当前,撬起“牛肚子”的门板已经有了,这块板就是国家政策。今年4月,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文件已经正式出台,明确提出要将中部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虽然这只是一份迟来的爱,但这份爱终于还是来了。中部崛起必须抓住政策这块“门板”,立足优势,找准“五个点”,从而由点到面,借力而上,乘势而起,加速崛起。第一,必须以政策扶持为中部崛起的切入点。中部曾因政策而失落,中部也将因政策而崛起。政策扶持举足轻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政策是发展的平台,也是崛起的基础,更是撬起“牛肚子”的关键。中央〔201X〕10号文件确定了36条支持中部崛起的具体意见,国务院38号又明确了促进中部崛起的8个方面56条具体措施,这些政策从三个方面对中部崛起进行了全面规划:
首先是明确了中部地区的发展方向。这就是对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的发展定位,中央对中部地区的这一定位,不仅十分准确,也是实事求是的。其次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