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小学生班级心理辅导
平时都做了哪些与心理辅导有关的活动?
一、术语理解
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咨询、团体辅导、团体咨商、小组辅导、集体咨询等,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通过团体内人际关系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一、术语理解
团体辅导通常由一位或两位咨询员主持,一般称为团体领导者,多个团体成员参加。团体领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课题或共有的心理障碍。
在国外和港台地区,有人将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融入班级情境中,逐渐发展出“班级管理”的理念,使老师能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团体的动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术语理解
班级心理辅导是一种互动的“团体过程”,这个过程会产生影响团体成员及整个团体的力量,即所谓的“团体动力”。在这种团体的辅导过程中,每个成员认知的矫正或重建、情感的体验或迁移、行为方式的改变或强化,都依赖于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这种班级社会环境的互动强化作用往往比个别的辅导帮助更有效。
一、术语理解
班级心理辅导课是学校“心育”的重要载体。它是以教学班为辅导单位、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就许多中小学校而言,团体心理辅导常常由班主任主持。
二、班级心理辅导的性质与定位
1、性质与定位
●以班级为辅导单位、以同龄段学生成长需要(同质)为辅导目标的团体辅导;
●侧重体现了学校“心育”的教育性、发展性(在一个更新的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能)和预防性功能;
●在“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它拒绝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科知识;
●它受课时限制,只能致力于一个切口较小的发展性辅导主题。
2、班级心理辅导的本土化意义
●面向全体学生,而且省时省力;
●与学校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很高的同一性;
●适合于兼职教师操作;
●因与班主任工作联系密切,适合于组建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心育队伍。
●它是营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3、参与班级心理辅导对班主任的影响
●班主任参与发展性团体辅导,有助于每一位班主任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学生观;
●有助于每一位班主任改变以说教、训导、约束、惩戒等方法来处理学生消极行为的德育工作模式,把握学生问题行为的实质,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和干预,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助于班主任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参与新课程的改革实践。
三、班级心理辅导的六条原则
1、动感第一——班级心理辅导要以学生的活动构成辅导过程的基本环节,精心设计好活动形式是辅导成功的关键。
2、情境体验——班级心理辅导要从情境体验开始,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多元互动——互动是团体的基本特征,对话是团体达成目标的重要形式。
4、现场生成——真正能够震撼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开掘辅导主题内涵的辅导素材往往不是教师事先预想得到的,而是在班级辅导活动的现场即时性地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