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3/20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解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重要标志,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片面性,就在于它们都忽视了人的物质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超越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确立了人的实践活动在全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进一步加深了理解。
    一、实践的唯物主义
    实践是主体借助一定手段,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体的物质活动,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物质转化为意识,意识又转化为物质。在履行客观世界的同时,主观世界同时得到改造;而主观世界的改造,又进一步推动客观世界的改造。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的基本特征:一是客观实在性。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目的支配下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活动则必须引起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实践的对象、手段、结果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二是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目的,有一定价值追求的活动;在客观世界中打下自己主观的烙印,在改变事物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目的,从而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三是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并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人们所从事的活动。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因而实践的能力和水平都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实践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生产活动、社会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其中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
    二、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都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旧唯物主义片面强调外部世界的客观性,忽视了人的主体能动性。相反,唯心主义夸大了人的精神的能动作用,否认了外部世界的客观性。马克思不仅强调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人的能动性,而且承认客观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制约性。他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性,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客观环境决定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对外部环境又具有能动作用。无论是环境决定思想,还是思想影响环境,说到底都是建立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发生思想与环境的关系。
    三、实践是主客观统一的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是否具有统一性?怎样才能实现二者的统一?这些问题也没有得到科学的解决,甚至有的哲学家陷入了不可知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哲学家还没有把人的实践活动提升到应有的地位。马克思强调: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的认识是否正确,只能靠实践来检验。“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当理论与实践发生矛盾的时候,要让理论服从实践,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丰富我们的认识,发展我们的理论。恩格斯指出:“对不可知论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实践是主观通向客观的桥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