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蒹葭》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蒹葭》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4/22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蒹葭》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蒹葭》教学设计
马虹丽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四课《<诗经>两首》之《蒹葭》。
【设计思路】
古诗的阅读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诗经》更是如此。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难免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没有纠缠于词句的意思,而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中感受诗歌的美,唤起学生对《诗经》的兴趣。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任务,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理念:
1 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吟诵,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诗意美、画面美、情感美。
2 以学生的感悟交流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3 用必要的音频资料和文字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诗歌的吟咏之美,了解比、兴手法,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初读感受音韵美,译读感受诗意美,听读感受画面美,赏读感受情感美。把握诗歌主旨,指导朗读背诵,积累名言警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激发学生对于《诗经》的兴趣。
4 教学手段的应用
运用必要的音频资料和文字资料创设意境,激发想象,让学生体验到文学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的吟咏,体味诗歌的音韵美、诗意美、画面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
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诗歌整体风格的把握。
【教学准备】
1 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课文朗诵、歌曲《在水一方》的音频资料。
2 多媒体准备有关文学常识、字词检测、译诗、《在水一方》歌词等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配乐《水边的阿狄丽娜》)
在诗经中,有这样一段爱情:
秋水,伊人。
无数次地寻觅之后,是否会有无数个遗憾?
遗憾,总是在你离去时浮出水面,而相思,却永久地沉在了水底••••••
赤足的女子,深秋的寒气可曾侵蚀到你娇嫩的肌肤?
踏过河岸,你看到了什么?
村庄、炊烟,还是阡陌?
只有白雾,蒹葭的背后还是蒹葭。
你看见了露珠,那些叶片上晶莹的眼泪,随风吹落,任风激扬。
我读到了你寂寞中的美丽,
读到了你暗生的白发,
你的悲伤,你的喜悦。
浅浅淡淡,真真切切。
在水一方的,不是缘,
是梦••••••
这首唯美的小诗就是由《诗经》中的《蒹葭》改编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文质兼美的诗《蒹葭》。(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蒹葭》以意境美著称,创造富有诗意和意境的课堂,就要从导课开始。]
2 文学常识检测(多媒体展示)
《蒹葭》选自,《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到时期的诗歌篇,也称“”,这些诗歌分为、、三个部分,“风”又叫“”,是各地的歌谣。《诗经》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是、、。
3 字词检测(多媒体展示)
蒹葭溯洄未晞湄跻水中坻涘水中沚
二初读——感受音韵美
1 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2 《蒹葭》的音韵美表现在那些方面?
四言句为主,二二拍,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作品押韵,请学生找出韵脚及所押的韵。(ang和i)
运用叠词
重章叠句,反复咏叹。
三译读——感受诗意美
1 学生联系注释疏通文意。
2 提问疑难词句,师生共同答疑解惑。
3用一句话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板书:主人公→追求→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