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八章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管理
1
本章主要问题
一、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理论依据
二、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概述
三、国有股权收益管理
四、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2
第一节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理论依据
一、生产资料的补偿形式
马克思的社会总产品理论:
社会总产品价值=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必要劳动价值+剩余劳动价值
G = C + V + M
补偿消耗掉的自然界固有的生产资料c1
补偿消耗掉的劳动创造的生产资料C2
固定资产折旧费
营业税金(流转税、土地税、资源税等)
3
二、国有资产纯收入的分配
社会总资产是天然生产资料所有者(国家)和包括国家在内的各类人工生产资料所有者所拥有的各种资产的总和。
社会总资产纯收入是社会总产品扣除生产资料补偿价值和必要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M=G-C1-C2-V
4
。
M=M1+M2+M3
资源性资产所有者,以自然资源—天然生产资料为物质实体,凭借天然生产资料所有权,获取一般生产条件投入收益
人工生产资料所有者,以人工生产资料为物质实体,凭借人工生产资料所有权,获取投资收益
资产经营者则以管理知识、经营才能和管理经验等物质实体,凭借对这种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获取经营者收入
5
国有资产纯收入的分配,是国家凭借天然生产资料所有权、国家投资形成的人工生产资料所有权参与企业资产纯收入的分配。
国有资产经营
者收入M3
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
国有天然生产资
料所有者收益M1
国有人工生产资料
所有者投资收益M2
6
第二节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概述
国有资
产收益
广义
狭义
是指国有资产纯收入,是企业总产品扣除生产资料补偿价值和必要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一、国有资产收益的概念和分类
M1
M2
M3
是指企业经营、使用国有资产所取得的纯收益即税后利润
M2
M3
7
二、国有资产收益的分类
经营性收益
国有
资产
收益
按其形成来源
非经营性收益
按初次分配结果
企业留存收益
企业上缴收益
按管理体制
中央收益
地方收益
8
经营性亏损
政策性亏损
亏损
9
二、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管理的意义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是以政府为主体,根据国有资产产权制度,对所实现的国有资产收益在相关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划分,明确不同利益主体对其所有权或占有权的过程。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