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文档名称:

细菌耐药监测的方法和意义.ppt

格式:ppt   大小:693KB   页数:6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细菌耐药监测的方法和意义.ppt

上传人:ainibubian1313 2018/5/4 文件大小:6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细菌耐药监测的方法和意义.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细菌耐药监测的方法和意义
一、细菌耐药监测的方法
常规药敏试验
特殊耐药机制的检测
耐药流行病学分析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概述
目的检测细菌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

检测细菌的耐药性,预测临床结果?
AST
目的检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预测临床治疗结果
预测不是指体外测得的数据,
强调对数据的解释
临床不是指体外AST的结果,
强调病人用药后的疗效
治疗结果用成功或失败衡量,
强调实验室与临床的统一
实验室临床评价

S 成功正确的预测
R 失败正确的预测
S(FS?) 失败错误的预测
AST
AST
体外R≈体内R,对R的结果可以相信
体外S≠体内S,对S的结果应持怀疑态度
定义:AST 是一个检测细菌耐药性的
体外抑菌试验(ART)
重要性
如果没有细菌耐药性检测
治疗过度:用药不当,过度使用高档抗生素
治疗错误:用药错误,危重患者丧失抢救时机
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
增加不必要的费用
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降低医疗服务的质量
AST 方法
(1)手工试验 (S,I,R)
(MIC)
test(MIC)
(2)自动仪器 Vitek,Microscan,
Phoenix
(3)分子试验 PCR直接检测mecA基因
(4)酶试验 Nitrocefin、ESBL检测
AST 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R I S MIC
时间依赖性:β-内酰***类,缩短投药间隔
(time above MIC %)
=血药浓度高于MIC90的维持时间(h)
/给药间隔时间(h)
time>MIC=40~50% good
60~70% very good
浓度依赖性:氨基糖苷类,日剂量1次应用
时间与浓度依赖抗生素的区分
特点与分类代表药物建议投药方法

时间依赖性β-内酰***类缩短投药间隔,
(杀菌作用与血药浓度青霉素类、第1、2、3代尽量延长血药浓度
关系不大,无PAE或很短) 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超过MIC的时间
浓度依赖性氨基糖苷类提高血药浓度,
(杀菌作用与血药峰浓度喹诺***类延长投药间隔时间
有关系,有较好PAE)
介于二者之间碳青霉烯类,第4代头孢介于二者之间
(杀菌作用非浓度依赖, 菌素,大环内酯类,
有一定PAE) 林可霉素,万古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