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为中国“二次房改”探路.doc

格式:doc   大小:10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为中国“二次房改”探路.doc

上传人:xinsheng2008 2018/5/4 文件大小:1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为中国“二次房改”探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为中国“二次房改”探路
2010-03-19  重庆日报
 
 
 
 
决策前瞻
核心提示
拆解汉字“房”,乃“一户一方”。寓意似乎如此简单,但真正实现,又是那样艰难。在中国房地产改革走过十余年之后,重庆市在全国“两会”上透露将建公租房的消息,引起了热切关注———
本报记者张雪峰
住房,已成为老百姓最敏感的一根神经。
3月6日,人民大会堂重庆厅,当全薄熙来说到将给中低收入群体“盖公租房”时,会场内闪光灯的“嚓嚓”声响成一片。
仿佛是与重庆相呼应,几天后,北京市副市长陈刚也向外界透露,今年,北京也将开建公租房,解决“北漂族”住房难。很快,全国人大也传出消息,由宗庆后、迟夙生等代表提交的,呼吁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的议案,被列为正式议案。
各种信息在汇聚,发酵,酝酿,人们对“二次房改”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重庆
给中低收入者“盖房子”
2月28日起,重庆北部新区鸳鸯组团的一处建设工地,成为承载“蜗居”一族梦想的家园。
这是重庆首个公租房项目,进城农民工、刚毕业大学生、城市低收入者,甚至外地来渝人员,均可租住。
按照重庆市政府春节后第一次常务会的决定,2020年前,全市将完成4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建设任务(其中,主城区2000万平方米)。
消息不胫而走,全薄熙来、市长黄奇帆不断被追问此举的深层内涵。
“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是土地革命,当年毛主席搞土地革命,唤起工农千百万。革命成功了,人民政府还要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问题,这也是几千年来人民的向往,杜甫就曾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薄熙来如是回答。
黄奇帆则说,当今时代,由于房产兼具保障性和商品性的双重属性,完全由政府保障和完全市场化都存在缺陷,“双轨制”将是必然。
福利分房
与“全面市场化”两端
重庆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田丰伦认为,房价高涨的背景下,重庆开建公租房,触及了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层问题,故而引发全国热议。
其实,黄奇帆市长提到的“完全由政府保障”和“完全市场化”,恰好是新中国住房保障体制的两个发展阶段。
1998年房改前,我国实行福利分房制度,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基本由政府保障。199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决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并建立职工住房补贴制度,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由此起,商品房成为解决城市居民住房的主渠道。
“政策从福利分房,逐步走向全面市场化的另一端。”田丰伦说,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迅速增长,房地产供需矛盾逐步增加,市场化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房价的困扰,甚至形成“蜗居”、“蚁族”现象。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陈勉更尖锐地指出:“去年全国人民买东西的钱,有一半花在房子上!”他依据的是一组数据,去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万亿,而全国住房销售总额就达到6万亿。
“二次房改”
呼声渐高
面对不断增长的高房价,中央决策层一直在做政策调整的尝试。
200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强化了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对一部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保障住房制度。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