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交响乐之父”海顿
海顿(1732—1809),伟大的奥地利古典主义作曲家,《德意志之歌》(德国国歌)的曲作者。
海顿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马车工匠,母亲是厨娘。家乡的民间歌舞给他留
下深刻印象,他一生创作得以同多民族的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紧密的联系。海顿没有接受系统的
音乐教育,八岁起他在多瑙河畔的海茵堡教堂和维也纳圣斯蒂芬教堂童声合唱队唱歌。通过演唱
的曲目,他熟悉了奥地利、尼德兰和意大利等许多作曲家的复调风格作品。
因生活所迫,海顿也曾在街头卖艺。1759 年起任宫廷贵族私人乐队队长达 30 年之久。在此
时期,他创作了许多乐曲。在为意大利作曲家波尔波拉(1686—1768)担任伴奏和侍仆期间,他
勤奋研习音乐,在作曲、指挥、演奏等各方面都表现出骄人才华,从而引起维也纳贵族关注,并
得到他们慷慨的经济资助。
为了表彰他的成就,1804 年被评选为维也纳的荣誉市民。当法国拿破仑的军队占领维也纳时,
他和亲友们同唱奥地利国歌,5 天后,与世长辞。
海顿逝世于 1809 年,被安葬于维也纳一处古老墓地。下葬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有两个盗墓
贼掘开海顿的坟墓,割去他的头颅,为的是要研究这位伟大人物的大脑,从而发掘天才的秘密。
他们徒劳无功,海顿的头颅就一直被其中一人收藏,直到 1839 年他自己死去。盗墓者的遗孀每
天对着这颗伟大的头颅寝食难安,如坐针毡。最后她把头颅转送给一位医生朋友。那位医生继续
保留海顿头颅达 13 年之久,然后转赠给维也纳一家著名的病理学研究所所长。这位所长大人临
终时,留下遗言将海顿头颅送给维也纳的“乐友协会”。消息一经传出,人们才得知海顿头颅的
辛酸史,于是纷纷要求结束这桩悲惨事。1954 年 6 月 5 日,奥地利重新为海顿举行一次葬礼。海
顿在逝世 145 年后,终于重又身首合一。
交响乐的创作,对于海顿有特殊的意义。一般认为,海顿奠定了古典主义器乐创作的基本原
则,确立了近代管弦乐的编制和配器法,最终完成了交响曲这种音乐形式。而且从总体上看,海
顿的 104 部交响曲,具有匀称优美的艺术结构,生动幽默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刻的
哲理意味,富于创新的精神。
海顿因他在交响曲创作上的特殊贡献,在欧洲音乐史上有“交响乐之父”的美称。当然,由
于他也是弦乐四重奏的奠基者,海顿又被人们称为“弦乐四重奏之父”。他同莫扎特、贝多芬是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创立者,同时也是这一乐派艺术成就的最高代表,他还创作了奥地利的国歌。
他曾是莫扎特亲如父亲般的朋友,也曾是贝多芬的良师,但也正是因为这两位大师的出现,也稍
微动摇了海顿在音乐界的排名。他对古典主义乐派的贡献巨大,傅聪如是说:“没有海顿就没有
贝多芬,海顿对贝多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远远超过莫扎特对贝多芬的影响。”
海顿本人是一位罕见的多产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涉及的体裁广泛,作品林林总总,主要有
交响曲 104 部,歌剧 20 部,弥撒曲 13 部,康塔塔和清唱剧 5 部,各种协奏曲 28 部,弦乐四重
奏 83 部等等。作品数量之巨,尤其是交响曲数量之巨,在欧洲音乐史上,为绝大多数作曲家所
难以企及。
海顿的一百多部交响曲中,最具代表性、广泛流传、上演频率最高的有:第 44 号“悼念”
(Trau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