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中考生物总复习.doc

格式:doc   大小:202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考生物总复习.doc

上传人:s0012230 2018/5/7 文件大小:2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考生物总复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1课时科学探究
一、显微镜
1、认识显微镜结构及功能
(1)显微镜的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2)遮光器的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的时候用大光圈。
(3)显微镜的物镜从外观来看,短而粗的是低倍物镜,长而细的是高倍物镜。而目镜从外观来看,短的是高倍目镜,长的是低倍目镜。
(4)转动粗准焦螺旋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5)物象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越小,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亮度越暗。
(6)视野中污点位置判断
视野中出现污点,污点可能在目镜、物镜或装片上,其它位置的污点在视野里是看不到的。判断方法“移动法”即:分别移动目镜、物镜、玻片,污点跟着动,说明污点分别在目镜上、物镜、玻片上。如移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排除污点在目镜上,只可能在物镜或玻片上,利用同样的方法,最后确定污点的位置。
(7)物像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
因为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采用“同向移动”的方法。如: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右上方,要使要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右上方移动。
2、显微镜的使用
①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自己,镜筒向前。
②对光:
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
B、转动遮光器,选择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观察目镜,右眼要睁开,转动反光镜,要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③观察:
A、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从侧面看着物镜和玻片,以免压碎)
C、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④收镜:两旁、两后、一降、一直。
二、科学探究
1、一般过程
①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后提出问题,凭空想象的问题没有价值)
②作出假设(假设应建立在观察和知识经验之上,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正确与否)
③制定计划(三个原则: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平行重复)
④实施实验
⑤得出结论
2、三个要素:明确的目标、探究过程、结果
3、探究技能
①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
变量是指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子。在一个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的变量都因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②对照实验
实验常需要设置对照组。在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一个因素外,其他因素都必须相同的一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组的结果可以与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不作处理。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了准备研究的因素外,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③控制变量
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有两类:一类是本实验所需研究的因素,称为实验变量;另一类不是本实验所需研究的因素,称为无关变量。为了确保实验结果不受非实验因素的干扰,实验过程中要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非实验因素都控制在恒定状态下,这样才能确定实验结果的变化是不是由实验因素造成的。
第2课时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1、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有水域,有陆地,有炎热的地方,也有寒冷的地方,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存在。
2、生物一刻也不能脱离它所生存的环境,对于每种生物来说,影响它的环境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即“自然环境”)。如极地狐和大耳狐的形态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蚯蚓雨后爬到地面,主要受空气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利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可以互助,也可以斗争。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能松土;蜣螂是“自然清道夫”;蝗虫危害农作物;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影响不同;森林可以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
2、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空气湿度用干湿表测定。测定过程中不能有干扰因素,如人工浇水等。测试地附近不能有水田、水池、河流、湖泊等。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死亡较快。
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不适应则被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如形态上的适应有变色龙的保护色、竹节虫和枯叶蝶的拟态、七星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