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德国和智利社会福利制度模式
德国福利制度:
  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德国的社会福利体系正处在崩溃的边缘。居高不下的各项福利扼杀了人们寻找工作的念头,也使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贫穷境地。从疾病救济、社会救济一直到养老金制度,一切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
多年以来,“德国模式”以它的高福利制度为世界各国羡慕不已。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起源于中世纪,历经数次改革才具备了今天的规模。该体系庞大而复杂,涵盖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涉及到各个层次、各行各业的人。德国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险、意外事故保险、失业保险、护理保险等等。德国的社会福利法中明确规定:在德总是处于优先地位。凡是能用公平来解决的问题,就不该用怜悯来解决,这是社会市场经济框架中的社会福利政策的一个指导公式。
关注德国人口发展研究的比勒费尔德的科学家赫尔威希·比尔格给我们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如今在德国有320万人年龄在80岁以上,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800万。按照现行的社会福利养老制度,如今在德国,每100个年龄在20至59岁的成年人就要养活37个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只统计一代人的话,这一比例到2030年将翻一番还多。”这就是说,国家在养老救济、疾病救济以及护理保险方面的财政负担将继续膨胀。比尔格预言,按照人口发展趋势,德国的社会福利体系将步入崩溃。在未来的德国,不论是养老救济还是昂贵的医疗设备都将随着福利体系的崩溃而不复存在,孕妇不再享受免费的知识培训,顽劣青年也不能再接受有实践教育意义的环球旅行了。
高福利造就了低收入
由于拥有近400万的失业大军、超过20亿马克的国债,而且教育时间冗长,再加上随着出生率的骤降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所有这些都把福利国家的就业基础推向崩溃的深渊。德国的国民经济处在一种恶性循环之中:有越来越多的失业者需要救济,越来越多的退休者需要退休金,这些费用的负担必然会落到劳动这个因素上。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势必会造成失业和社会支出上升,这又使人们上缴的社会保险费用进一步上涨。在德国,社会创造的1/3的财富要间接地进行再分配,也就是说,德国百姓和企业每赚到3马克就要拿出1马克进行社会再分配。而问题的关键是,国家的恩惠并没有完全落到真正需要帮助者的头上,因此,人人都有一种受骗的感觉。
德国目前福利政策的特点就是,国家并不是有重点地帮助那些真正急需要帮助的人,而是采取喷壶浇花式,把钱平均花在社会各个角落。一个领取养老金者,不管他的家庭收入是高是低,都可以享受到低廉的公共交通税率;而一个靠上班来养活全家的人,不管他工资多低,他都无权享此优惠。在德国,甚至亿万富翁也在享受着福利国家规定给予“需要帮助者”的恩惠:福利露天游泳池、福利剧院甚至福利幼儿园等。
在现行的养老金制度下,养老金的发放非常宽松;断定无劳动能力的医疗标准也不严格,“残疾人”数量猛增;领养老金者的收入大致相当于均数。他们的生活往往比有孩子的年轻家庭要好。总而言之,退休变得有吸引力了。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年纪较大的失业者往往不再积极地寻找工作,而是等待提前退休。
在德国,学生上大学是免费的,这也是福利政策的一部分。而现在人们都在抱怨大学生们躲在大学校园里用纳税人的钱接受没完没了的“教育”,而他们中还有一半人在上学时做临时工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