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六篇编组站
第一章编组站布置图
第一节编组站作业
编组站是在铁路网上办理货物列车解体、编组作业,并为此设有比较完善的调车设备的车站。
编组站和区段站在作业的数量和性质以及设备的种类和规模上均有明显区别。区段站以办理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的作业为主,并办理少量区段、摘挂列车的改编作业。而编组站以办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的作业为主,编解包括小运转列车的各种货物列车,负责路网上和枢纽内车流的组织,同时还供应列车动力,对机车进行整备和检修,作业数量和设备规模均较大。
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包括解体列车的到达作业和解体作业,始发列车的集结、编组作业和出发作业。
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比较简单,内容少且时间短,地点仅限于到发场或通过车场,主要是换挂机车和列车技术检查作业。
有时还要变更列车重量、变更列车运行方向或进行成组甩挂等少量调车作业,一般在到发场或通过车场进行。
本站作业车指到达本枢纽或本站货场及工业企业线进行货物装卸或倒装的车辆,其作业过程较有调中转车增加了送车、装卸和取车等内容,其中重点是取送车作业。本站作业车的取送有编开枢纽小运转列车和调车取送两种方式。
第二节编组站分类
路网性编组站位于路网的重要节点,承担大量中转车流改编作业,编组大量技术直达和直通列车的大型编组站。路网性编组站一般衔接3个及以上方向或编组3个及以上方向列车,编组2个及以上去向技术直达列车或技术直达和直通列车去向之和达到6个,日均出、入有调中转车达6000辆,设有单向纵列式或双向纵列式和混合式的站场,其驼峰设有自动或半自动控制设备,如汉口北、丰台西、郑州北、徐州北、阜阳北、山海关、哈尔滨南等站。
区域性编组站位于铁路干线交会点,承担较多中转车流改编作业,编组较多的直通和技术直达列车的大中型编组站。区域性编组站一般衔接3个及以上方向或编组3个及以上方向列车,编组3个及以上去向的技术直达列车和直通列车,日均出、入有调中转车达4000辆,设有单向混合式、纵列式和双向混合式的站场,其驼峰设有半自动或自动控制设备,如南仓、广州北、兰州西、贵阳南、江岸西、向塘西等站。
地方性编组站位于铁路干支线交会点、铁路枢纽地区或大宗车流集散的港口、工业区,承担中转、地方车流改编作业的中小型编组站。地方性编组站一般编组2个及以上去向的直通和技术直达列车,日均出、入有调中转车达2500辆,设有单向混合式、横列式布置的站场,其驼峰设有半自动或其他控制设备,如长春、通辽、乌鲁木齐西、怀化南、太原北、昆明东等站。
第三节编组站布置图
一般而言,编组站图形可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类。凡上、下行改编车流共用一套调车设备完成解编作业的编组站图形,称为单向布置图。凡设有两套调车设备分别承担上、下行改编车流的解编作业的编组站图形,称为双向布置图。一般情况下,两个调车驼峰应彼此相对设置。
按车场相互排列位置的不同,编组站图形又可分为横列式、混合式和纵列式三种。上、下行到发场与调车场并列配置的称为横列式布置图。所有主要车场顺序排列的称为纵列式布置图。部分主要车场纵列、另一部分车场横列的称为混合式布置图。习惯上,把编组站图形称为“几级几场”布置图。所谓“级”是指在车站中轴线上纵向排列的车场数。所谓“场”是指全站主要车场的总数。
一、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图4-2-1为上、下行到发及通过车场与调车场三个车场横向排列,仅设一套调车设备,称为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的基本特征是上、下行到发场并列在共用调车场的两侧:
(1) 三场横列避免了列车到发与车列牵出或转线作业进路间的交叉。
(2)正线外包,消除了横列式区段站图形的客、货到发进路交叉。
(3)上、下行通过车场设在到发场外侧,无改编中转列车接发与改编列车转线互不干扰,且与尾部牵出线连通,便于进行成组甩挂和坐编作业。为了增加线路使用的机动灵活性,减少定员,节省开支,常将通过车场和到发场合并在一起,但在使用上,仍尽量将无改编中转列车接在靠近正线的车场外侧线路,以保持上述优点。
(4)机务段设在接发列车较多方向的到发场出口咽喉处,以方便该方向列车本务机车及时出入段。另一方向列车的本务机车需经机走线由机务段另一端出入段。这样,可减少机车出入段与其他作业进路的交叉干扰,并使各方向机车在站内的总走行距离最小。
(5)车辆段设在调车场尾部正线外侧,便于利用尾部调机取送检修车。站修所一般设在调车场外侧的线路上。
(6)调车场头尾各设两条牵出线,驼峰的位置应根据主要改编车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