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写读后感的方法
一读懂原文抓中心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什么叫“感点”呢?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
例如《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有这么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感点:一是张飞对诸葛亮粗鲁无礼,张飞很莽撞。二是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可以看出刘备态度很谦恭。三是从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统一国家大业,从中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我们可发现第三个感点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复读这个故事后感受最深的一点,那么我们就选第三个作为读后感的切入点。
三读感结合有侧重
◆读后感中少不了对原文的“叙”述,但它不像记叙文中的“叙”那样具体、形象、生动,读后感中的“叙”要做到简明。
◆有的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编乱写,说道理时空发议论,而缺乏身边的实例。
◆有的是只“读”不“感”,只是复述原文,没有谈自己的体会。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
◆注意展开想象,从古到今,从己到人,从正面到反面,只要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系,都可以大胆自由地写,如果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与作者的切身体会结合起来写,那么你的读后感一定更真切,更有感染力。
读《三国演义》之《刮骨疗伤》有感
我是一个书迷,课外时间喜欢看一些小说。寒假,我从泉州德育网下载《三国演义》这本书,我读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关公刮骨疗伤”这一个情节,使我打心眼里佩服关公。
在一次战斗中,关公的右臂中了箭,没想到这是一支毒箭,毒发之时,关公痛不欲生。神医华佗知道此事,特地赶到军营,为关公医治。关公在丝毫没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刮骨疗伤,却面不改色,泰然自若,一边喝酒吃菜,一边与自己手下的将士谈天说地,脸上毫无痛苦之相。
起初,大家都为关公捏一把汗,但看到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