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6
文档名称:

《中医养生学》养生(中医).pdf

格式:pdf   大小:9,284KB   页数:38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中医养生学》养生(中医).pdf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8/5/21 文件大小:9.0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养生学》养生(中医).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医养生学/ 洪蕾主编:尹涛等编. —重庆:重庆出版
社,
ISBN978 - 7 -5366 - 9325- 8
Ⅰ.中…Ⅱ.①洪…②尹…Ⅲ.养生(中医)Ⅳ.
R212
中医养生学
ZHONGYIYANGSHENGXUE
洪蕾主编
出版人:罗小卫
责任编辑:陈伟刘翼
责任校对:何建云
装帧设计:钟丹珂
重庆出版集团
出版
重庆出版社
重庆长江二路 205 号邮政编码:400016
重庆出版集团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制版
重庆市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重庆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发行
E-MAIL:fxchu@ 电话:023 68809452
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787mmΧ1092mm1/16 印张: 字数:455 千
2008 年 1 月第 1 版 2008 年 1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
ISBN978 -7 -5366-9325 -8
定价: 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向本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调换:023 68809955 转 8005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1
前言
养生是一种文化,起源于道教,发展于中国传统医学。历代统治者多热衷于此,并以
此为基础寻求延年益寿、强身健体、驻颜美容。但人们往往因注重实效而忽略了基本理
论体系的研究,以致于迄今为止,养生学仍然是方法、手段多于理论体系研究。然而,理
论体系关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甚至于影响到中国医药学特色文化的传承。而社会的发
展、疾病谱的改变、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需求标准的提升、保健对象的扩大等等,都迫切
需要传统的养生文化与时俱进,以更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再者,养生是以自我调摄为
主要手段的、一种科学的生活原则和养成良好生活****惯的教育,养生重在生活方式的科
学化,并将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提高人类的养生保
健水平,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并将养生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相结合,以不断提高对养
生的认识和不断探索养生的新技能。本书力求能在养生文化理论体系的建设、符合现代
社会养生要求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教育等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专业学****者和非
专业学****者以及大众养生文化普及提供可循、可读、可用、通俗易懂的养生专业知识。
养生固然是传统医学的精华,但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教会医院作为“西学东渐”
的先锋进入我国,自此在我国形成了中西两种文化和医疗体系并存的格局。两种医疗体
系所不同的是:传统医学用思维推理、司外揣内的方法观察人体,内治多以自然界赋予的
植物、动物、矿物类等天然物种调整人体偏差,外治多以针、灸、夹板、熏、敷等古朴手段纠
正人体偏差,着眼于人体机能偏差的整体调治;西方医学以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所带来
的器械革命的成果观察和探知世界、观察人体,内治多以化学合成物治疗疾病,外治多以
器械修复人体,着眼于病变的局部修复。在尊重机体功能、利用自然、降低副作用等方面
中医占有优势;西医在利用器械发现问题、认识疾患方法准确程度方面占有优势。CT 是
电子计算机横段扫描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X 光是照像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听诊器是
音声传导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观察方法在进步,传统医学也在与时俱进,优势互补
也成为两种文化和医疗体系并存的基础。为了便于理解和解决问题,尤其是现代科技水
2 中医养生学
平还不能解决的衰老性疾病,本书提供了中西医现代理论、知识和方法,旨在优势互补,
提高疗效,为人类健康作贡献。养生理论体系研究毕竟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的延伸,
本书力求能从养生文化理论体系中更多地体现中医文化和养生科学两方面的精髓。
由于写作的高度、专业水平、思考时间和深度有限,可能带给您的“靓点”不足,但希
望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同仁关注中医药养生理论体系研究,让更多的人焕发出生命
的活力。通过养生驻颜显现靓丽!通过养生强体享受健康!通过养生延年获得长寿!
洪蕾
2007 年 12 月于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1
绪论
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目的—3
二、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5
三、中医养生学重要参考文献—13
第一篇中医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19
第一节阴阳的概念和基本规律—19
一、阴阳的概念—19
二、阴阳的基本规律—20
三、阴阳学说用于解释人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以及诊断治疗—20
第二节五行的概念和基本规律—21
一、五行的概念—21
二、五行的基本规律—22
三、五行学说用于解释人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以及诊断治疗—22
第二章脏象学说与辨证— 24
第一节脏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