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执着,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丧家狗:
任何环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
释题
知道自己的政治理想行不通却还要去做
1、为什么不可“为”?
2、为什么要“为”?
读准字音
接舆( )
趋而辟( )之
长沮( )
耦( )而耕
耰( )而不辍
杖荷( ) 击磬( )
荷蒉( ) 硁硁( )
yú
bì
jū
yōu
kuì
hè
qìng
ǒu
kēng
一、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不可“为”?
在文章中找出描写当时社会的语句,理解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司马迁:“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补充资料
孔子当时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群雄争霸,弱肉强食的乱世。没有秩序可言,没有制度可依,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在这样的乱世中,孔子所希望的仁政、礼制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尚武的时代,孔子的理想是注定落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