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第五节颜色视觉形成的理论
关于颜色视觉的形成理论有多种说法,但比较有影响的是扬—赫姆霍尔兹的三色学说(ponent Theory)和赫林的对立学说。前者建立在颜色混合的物理学规律之上,后者是由视觉现象总结出的规律。这两种学说都能够解释大量的颜色视觉现象,但也都存在着不足。因此,在这两种学说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相对完善的理论,叫阶段学说。
2018/5/31
1
一、三色学说(ponent or Trichromatic Theory)
1802年,英国的医学及物理学家托马斯•扬()提出,虽然人眼能分辨出自然界中的所有可见光,但是,人的视网膜上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视神经种类。他认为,人的视网膜上只有三种视觉神经纤维,分别是感红神经纤维、感绿神经纤维、感蓝神经纤维三种基本视觉纤维。
2018/5/31
2
当光刺激人的视觉器官时,感红、感绿、感蓝纤维对不同波长光的感受是不相同的,长波光对感红神经纤维的刺激最强烈,中间波长的光对感绿神经纤维的作用显著,短波长的光最能引起感蓝神经纤维的强烈兴奋。红光刺激人眼时,视网膜上的感红神经兴奋,因而产生红色的感觉。
后来,德国的生理、物理学家赫尔曼•赫姆霍尔兹(H. Helmholtz)对托马斯•扬的学说进行了补充。他认为,视网膜上存在三种三类不同的细胞,它们在光的刺激下产生兴奋,并分别将这种兴奋值转换成各自视神经所固有的特殊能量传送到大脑,在大脑中分别形成红感觉、绿感觉、和蓝色感觉后,最终融合成综合的完整的色觉。
2018/5/31
3
这三类细胞分别为感红细胞、感绿细胞、感蓝细胞,三种神经分别为感红神经、感绿神经、感蓝神经。他们分别形成三组平行结构的色觉通道,其模型见图2-12所示。视网膜上的三种感色神经对所有的可见光均敏感,只是感红神经、感绿神经、感蓝神经分别对光谱中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最敏感而已。当绿光刺激人眼时,感红和感蓝神经同样兴奋,只是没有感绿神经兴奋度强烈,所以引起绿色的感觉。
2018/5/31
4
白光作用于人眼时,三种神经兴奋的程度一样,则产生白色的感觉。如果是一种混合色,则它是三种神经按不同比例兴奋的结果。如“红”和“绿”神经纤维兴奋,则会引起黄色的感觉。“绿”和“蓝”神经纤维兴奋,会引起青色的感觉。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赫姆霍尔兹作了一个图解,如图2-13所示,对任一波长,感红、感绿、感蓝神经纤维都有一定的兴奋程度,只不过各纤维各自的最大兴奋点有所不同。这就是有名的三色学说。
2018/5/31
5
图2-12 赫姆霍尔兹平行构造色觉三色模型
2018/5/31
6
图2-13 三色学说的神经纤维兴奋曲线
2018/5/31
7
赫姆霍尔兹所提出的在视网膜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