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浅谈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5/31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
我们认为从医生角度预防阑尾切口感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思想上重视。反对“抢时间”、“贪小切口”和将阑尾切除术视为“简单或低级手术”的不良作风,不提倡预防性阑尾切除术。有文献报道老年人阑尾炎穿孔率逐年增加,且发生穿孔较早,病程仅比非穿孔组长3 h[2]。因而需早期诊断和正规的手术处理,预防切口感染。
2)皮肤准备。皮肤的暂住细菌通过备皮可以显著减少,从而降低切口感染概率。皮肤可用肥皂水擦洗,%新洁尔灭或碘伏涂擦晾干,使药液吸附皮肤并形成薄膜,持续杀灭潜藏在毛孔、腺眼、皱纹深处上移的细菌。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毫毛不必剃除,以免损伤使细菌入侵。皮肤准备与手术时间相隔以短暂(<30 min)为宜。
3)切口选择和保护。理想的手术切口易于接近病灶,显露良好,便于操作,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暴露感染。诊断明确的阑尾炎以麦克伯尼点切口为佳。切口大小适当,不可强求小切口而过度牵拉、损伤组织。腹膜炎严重的患者,术中应考虑切口延长方便,取腹直肌旁切口;也可根据压痛点的不同,在麦克伯尼点切口的上下选择恰当的位置作切口。切开腹壁,不可做任何潜行分离,以免手术过程中脓性分泌物潜流、污染、贮留于人工形成的腔隙中。皮下出血点钳夹置放到打开腹膜时松开,无出血不结扎,并避免大块结扎。在严密止血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线结异物存留。切开腹膜时先开小切口并备好吸引器,如有脓液溢出立即吸净,再扩大腹膜切口。腹膜打开,应常规将腹膜切缘外翻固定于皮肤巾上,用湿纱布保护切口周围,对阑尾尽可能不逆行切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4)无菌操作。阑尾急性炎症时常有炎性液体渗出至浆膜外,易污染四周组织,使感染扩散,所以应严格对待,注意无菌操作。提取阑尾时要细心,并与四周隔离。钳夹和切除阑尾的钳、刀用后均应放置于污染盆内,不重复使用。
5)药物冲洗。一般急性阑尾炎无需灌洗,局部也不必放置药物。周围有少量浑浊液体时,可以使用纱布吸收液体并进行细菌培养,腹腔内不灌洗。腹膜外切口在缝合前可以考虑少量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溶液冲洗。如果术中发现腹腔内存在大量脓液,则应考虑吸除后生理盐水或药物局部灌洗,放置抗生素稀释液。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切除后,切口也需要药物灌洗。
6)引流。一般急性阑尾炎术中不需要引流,但对合并腹膜炎的复杂性阑尾炎有时需要进行引流。术中局部不断地有少量的脓液渗出时,需要腹腔内引流,但此类情况并不多见。较为常见的是为防止术中腹腔内脓液污染切口而放置引流,但放置不当也会导致感染。术中发现阑尾炎需引流时,最好戳孔放置,戳创口大小以保证引流通畅为宜。
7)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应用可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两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目前的做法是术前1 h内静脉注射1次,术后再使用1次或24 h内使用。手术48 h后感染已经形成,此时使用抗生素已经失去预防意义。阑尾感染以厌氧菌和大肠杆菌为主,选择的抗生素应针对二者。现在多用头孢菌素和甲硝唑。对严重的阑尾炎合并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者,抗生素应为治疗性应用。应用的剂量和时间应根据病情而定。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