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光缆线路中的“鸳鸯”现象~教育资源库
对一个从事长线维护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光缆的抢修和割接中经常会遇到纤序和管序错位、交叉等情况,俗称鸳鸯。鸳鸯二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美好的现象,但光缆中的鸳鸯现象则不然,它给抢修和割接带来很大的难度,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抢修和割接的历时,甚至导致电路不能顺利开通。因此,必须尽量避免和纠正光缆线路中的鸳鸯现象。
光缆线路中的鸳鸯现象有两类:鸳鸯纤和鸳鸯管。鸳鸯纤是指纤序交叉发生在同一束管内,而鸳鸯管则是指光纤交叉发生在不同的束管内,相比较而言,鸳鸯管较复杂、较难处理。我们这里仅以鸳鸯纤为例进行阐述,鸳鸯管的情形大致相似,只不过复杂一些。产生鸳鸯现象大致有3种情况。
(1) 线路施工接续错误。在光缆敷设接续中,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粗心大意或不负责任,不认真核对管序和纤序,不认真核对色谱,只想将光纤对接起来了事,其结果造成了鸳鸯现象。这种情形最为复杂也最难处理,因为它是由工程技术人员造成的,而维护技术人员对此一无所知,既不知道鸳鸯点发生在何处,又不知道形成了多少处鸳鸯点,只有在以后的割接和抢修中才能发现。
(2) 机房终端标号错误。光缆施工完毕并不意味着立即开通电路,开通电路也不意味着所有光缆中的光纤被全部用完,因此,在需要开通某个系统电路时,一些工作人员常常任意选一对纤作为某一系统用,并相应成对标号。譬如将1和3号纤作为0系统,标号为1、2,8和13号纤作为1系统,标号为3、4,其结果就造成了鸳鸯纤现象。
(3) 线路的割接和抢修中的接续错误。在维护人员对线路割接和障碍抢修中,由于技术业务不精或心情紧张,以致将不同纤序对接,造成鸳鸯现象。
当然,在实际情况中,光缆线路中的鸳鸯现象可能更复杂,因为目前对同种芯数的光缆的程式、管纤色谱等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规定,致使对不同厂家的光缆进行接续时,因为其程式不一样(有层绞式,有中心束管式,有骨架式等),色谱不一样,操作单位人为制定的标准不统一,而造成鸳鸯现象。
针对产生鸳鸯现象的3种情况不难发现其预防办法。在工程施工接续时,可派技术人员跟工,发现管序、纤序接续不正确时及时指出;应详细核对光缆竣工资料,发现模糊的地方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工程初验后,相关长线局应派出技术人员到机房进行双向测试,双方对纤号并用标签贴在相应的终端上(最好线侧、设备侧均标记)。在对线路进行割接和抢修时,必须统一指挥,按照统一的管序、纤序进行,对不同类型或色谱的光缆,必须按同一顺序一一对应,最好不要交叉相接,以免给以后的工作带来麻烦。
线路出现鸳鸯现象后不要惊慌,更不能将错就错,而应冷静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里按以下3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
情形一,如图1所示是由于机房标号错误造成的,此时只需在A、B两站同时将标号为3的尾纤接入1号连接器,标号为1的纤接入2号连接器,标号为2的纤接入n号连接器,标号为4的纤接入m号连接器,然后重新依次贴上1、2、n、m号标签即可。
情形二,如图2所示,当在现场割接或抢修中出现了鸳鸯现象时,只需将存在鸳鸯的 n、m号纤掐断,按照规定的色谱顺序进行对接即可消除。这时要严禁图省事,不去重新接续,而等到全部接续任务完成后从一端机房(必须是一端机房)调号(即在A机房或B机房将 n调成m,将m调成n)。因为这样做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