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枫 桥 经 验.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枫 桥 经 验.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6/4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枫 桥 经 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是浙江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于1963年,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此,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1964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把“枫桥经验”推向全国。从此,“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
基本简介: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曾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
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典范。
具体内容
1963年11月20日,毛泽东为“枫桥经验”批示。
“枫桥经验”之一: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为此,枫桥在各居委会、村,甚至在一些重点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调解组织。近年,枫桥镇共成功调处民间纠纷1000多起,%,其中80%的纠纷在村一级就得到了解决。此外,枫桥镇在健全普法工作网络的基础上,每年投入20多万元用于法制宣传教育,并对曾经有过违法行为的人员,坚持“不推一把拉一把,不帮一时帮一世”的原则。
“枫桥经验”之二:帮扶刑满释放人员
五年来,枫桥200多名刑满释放人员中,绝大部分人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的人成了致富能手,有的人还入了党,当上了村干部。
“枫桥经验”之三: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新模式
随着经济发展,枫桥镇还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推出新的管理模式,统一为外来员工解决住房和子女入学等问题,每年还评比“十佳外来优秀青年”,授予中高级人才以“荣誉镇民”称号。
编辑本段产生背景
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要进行一场以克服单干风,抓阶级斗争,并以清账目、清财物、清仓库、清工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3年5月,中共中央制定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共浙江省委为贯彻“前十条”,组成省委工作队,在诸暨枫桥区的枫桥、新枫、视北、视南、栎江、檀溪和东溪等7个公社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试点工作。
1963年7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进入对敌斗争阶段,经过20天时间的摸底调查,查出7个公社共有比较严重的破坏活动的“四类分子”(即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163名。当时党内对阶级斗争估计得过于严重,使得不少基层干部和少数工作组成员将农村形势看成“漆黑一团”,把“四类分子”看成“铁板一块”,主张“逮捕一批,武斗一遍,矛盾上交”,以此来打开运动的局面。
针对这一情况,浙江省委工作队组织基层干部群众学习中央《关于抓紧进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的批示》中对坏人坏事“必须以教育为主,以惩办为辅”的意见,引导他们敞开思想,展开辩论。
在此基础上,浙江省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引导社、队干部统一了对敌斗争的方针政策的认识。试点公社以生产队为单位,由全体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