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文档名称:

崂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352KB   页数:5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崂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8/6/5 文件大小:1.3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崂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规划范围与依据
一、地位与范围
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城阳区,其中崂山林场(华楼景区)属于崂山区,惜福夏庄景区是崂山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崂山核心景区与青岛未来城区之间的过渡地区,青岛市陆上主要对外干线均从其边缘穿过,区位条件优越,崂山水库北侧公路是未来主城区与海滨风景区联系的主要干道。
二、规划历史
1986年中国城乡规划设计院,《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1998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夏庄镇总体规划(1998-2020),惜福总体规划(1998-2020)
2000年山东林业勘察设计院,青岛太和风景区总体规划。
2000年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城阳区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年)
三、工作流程
四、规划依据
(1) 青岛市小城镇发展与布局规划,青岛市小城镇规划课题组,中国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997
(2) 城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城阳区计委,
(3)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范,建设部,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
第二章生态环境现状与评价
一、气候环境
前期准备
以前规划研究
基础资料收集
现场踏勘
专题研究
资源评价
市场调查
发展现状分析
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
规划目标
规模旅游
容量
环境
分期
指标
原则
性质
总体布局
规划结构
体验分区
生态分区
功能分区
景观分区
专项规划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
景观保护培育规划
居民社会系统调控规划
游憩系统规划
服务设施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实施与建议
综合效益评估
1、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近纬度济南
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的特点。
春季回暖晚、降水少、风速大,,℃,4、5月份,南、北大风交替出现,,占年均降水的20%,,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后半季南风频率较多,风速大,湿度小,气候干燥,有“春风裂石柱”之说。
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气温虽较多,但无酷暑炎热,℃,较济南低4-5℃,8月份气温最高,有极端高温出现,日最高气温大于30℃,%,,占全年的57%,6月末7月初进入汛期,9月上旬结束。
秋季冷暖空气交替,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少,10月上、中旬起,天气渐爽,能见度佳,有“小艳阳”之称,℃,,占全年降水量22%。
冬季,多西北季风,气候干燥寒冷,1月份最冷。历年季均温为-℃,低于-5℃,%,低于-10℃,%,低于-15℃,%,,最大积雪深度19cm,由于受海洋影响,地形复杂,东部山区降水较多,湿润,小气候明显,太清宫附近誉为“小江南”,巨峰北叫“小关东”,中部丘陵区降水适中,形成半湿润温和区,夏庄、惜福一带,降水较少,形成半湿润温凉区。
2、云和日照
7-8月云量最多,累年平均总云量在6-7之间。1-2月和10月最少,在5以下,低云量在7-8月,12-1月最多,平均云量在3以上,3-5月及9-10月最少,在2以下。
1月日照最低(太阳出晚落早),5月日照年均日照率57%,10月日照率65%。
二、地质地貌
1、地质形成
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一部分,位于中朝古陆胶东地台的南部,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构造部位。从震旦纪吕梁运动时期已为复背褶皱。~,相继有熔岩喷发和花岗岩的广泛侵入,缓慢冷却上升,逐步构成现存的地质轮廓,东部有花岗岩侵入形成崂山山脉,西部由火山岩形成波伏平原,中部为丘陵过渡带及墨水、白沙、张村、桃源等河下游形成的冲积平原。
以前金-夏庄-大枣园东北、西南向为界线,其东为崂山花岗岩侵入体,其西的流亭、城阳、棘洪滩、上马镇、河套乡、红岛乡一带为火山喷发岩产物,包括凝灰岩、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等,大部被第四纪地层覆盖。
2、地貌类型
规划区地貌类型主要有二种:山地切割剥蚀地貌类型和丘陵平原剥蚀堆积地貌类型。前者地貌起伏大,切割深,局部岩石裸露,沟壑纵横,花岗岩垂直带节理发育,峰峦突兀,组成奇特的自然地理风貌。这一地带海拔100~1100米之间。后者分布在海拔30~100米之间,丘陵起伏,多东西横亘,河道发育,阶地、河谷、丘陵、盆地交错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