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美教育制度的对比
小组成员:
教育作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成为全球倍加关注的焦点。教育改革的关键,莫过于教育管理体制的重组和优化。在我国,把握好这一关键的一个视角,就是总结教育发达的国家在教育管理体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而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系。目前世界上 7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美国的大学供职。根据另一项调查,全球大约 30%的科学和工程类论文以及 44%的最常被援引的论文出自美国的大学。因此,研究并对比中美的教育管理体制,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无裨益。
一、中美不同教育制度的历史原因
中美两国各自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
美国是一个历史短暂且土著居民甚少的移民国家,其移民来自世界各地。社会的开放性促使美国高等学校摒弃欧洲传统文化中因循守旧的元素,采取兼收众国之长,建立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教育管理制度。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多党派并存的国家,美国社会有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但其文化上却有着很强的包容性。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考试自古以来就成为国家选贤任能的重要手段。中国的教育历来重视考试,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而到了现在,考试也成为了人们“论成败,辨英雄”的主要手段,“文革”后,中国恢复高考制度,考试一直是考核学生的重要标准和依据。
二、中美初等教育不同的教学目标
中国初等教育将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能考出高分看成首要目标。
在美国,初等教育的目标只有一个: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三、中美不同的教育理念
中国主要采用的是应试教育,通过考试成绩证明学生的能力和天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涵养与文化素养。
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中,重视学生的教育素质,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能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重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四、中美不同的教学模式
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构建。中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收,教育注重窄而深,注重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的精神。
美国教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在实际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对有已有知识和权威的质疑习惯,倡导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美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教育注重广而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的精神。
五、中美提供给学生的环境不同
美国的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材料的能力。
而中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采取的是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才能做学问的相互脱节的两阶段战略。
六、中美教育管理的对比
学校的宏观管理
在中国,除民办学校以外,基本上是国家所办,财产所有权是国家所有制,政府不直接监管和控制高校内部运行的各个具体环节与过程,而是依法律对高等学校实行宏观管理,对教育经费实行管理和监督,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价。
在美国,高等学校执行董事会管理模式,董事会掌握着管理大学的基本权限。董事会是学校最高的权威机关。校长作为主要的学校领导,对董事会负责,并对学校负有全部的管理责任。
。
学生的微观管理
中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一般由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各班由辅导员或导师具体管理。
美国的学生管理不存在班级概念,学生入学后,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取得规定的学分,就可以取得学位,不存在班导师一说。由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和社会化辅导教员来对学生进行指导。
七、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选择的比较
美国的高等教育非常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学校给予学生在专业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学生不同能力的新要求,美国高等院校不断新增许多专业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可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专业或转换专业。
中国的大学教育也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专业的自由,但与美国相比,其自由度要小得多。现在的一般做法是,学生在参加完高考后就要对自己想就读的学校和专业做出选择。进入大学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如果学生确实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可以申请就读别的专业,但获批准的名额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