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感情需要感情的投入
曾经刚毕业工作的时候教过一名叫赵浩然的男孩,学习很努力,上课习惯边听老师边拿资料书出来看,听不懂的地方下课会及时问,直至把它弄懂。但他的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讲话,下课也不出教室,就坐在座位上,要么看书,要么沉默不语,若有所思。感觉这是一个比较省心的学生。但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学生变的不那么省心了。在高三下学期的一次周考中,他的数学成绩较平时下滑很多,只考了65分,平时他可以考120分左右。看得出来他的情绪有点低落,哎!怎么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遇到一点挫折就承受不住了?我安慰他,对他说偶尔一次考得不理想并不代表什么,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只要他能总结这次考得不好的原因,查漏补缺,成绩一定还会上去的。他点头,好像知道该怎么做了。我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总算暂时放下了。但是,后面发生的两件事让笔者大吃一惊,这次105分事件对他的影响远远超过我的预料。
那是65分之后的又一次周考,他整个考试过程中都在认真做题,我心中暗喜,他终于调整过来了,未受105分的影响了。但当笔者批改试卷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卷子,当时我还以为是自己不小心弄丢了他的卷子,心里很不安。第二天上午一问,才知道他根本就没有交卷,理由是题没做完。我又苦口婆心地与他进行了一次沟通,他的反应又是不停的点头,好像这一次他是听到心里去了,但我的心里却没了底,他真的能走出65分的阴影吗?后面的又一次考试,让我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考试进行了半小时的时候,他对我说想上厕所,我让他去了,结果他一去不复返,当时我很恼火,但并没有立即找他和责备他。待第二天问他时,他竟说因为考试题目有点难,他不想做下去了。
看来,那一次的65分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到底在想什么?前面两次的说理教育看来是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应该怎样开导他呢?对于这样一位封闭自我,不愿向他人吐露心声的内向学生,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帮他?他心里一定很痛苦,看着他在痛苦里煎熬,笔者却无能为力,笔者在心里骂自己无能:不行,不能放弃,一定要再试一次。笔者又把他叫到办公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告诉他跌倒一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以后就爬不起来或是自暴自弃不愿爬起来。并告诉他非常担心他目前的这种状况,从笔者真诚而关怀的眼神中,她似乎读到了什么,她向笔者保证,一定会重新振作,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了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最终在高二期末考试中数学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现在回想起来,我非常庆幸当初对他的第三次谈心,如果在第二次谈心失败之后选择放弃,我一定会后悔一辈子。通过这件事,笔者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真正含义,作为教师,对学生不要轻言放弃,成功也许就在你准备放弃的不远地方。
健康的心里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在教育中,教师不能只强调智力的开发,只靠目标和制度的管理,而忽视情感因素的作用,而应充分体现、发挥以尊重、平等、信任、关心、理解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变化,适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锲而不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对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教育,应重点关注一下几个方面:
教师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教育活动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活动、道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