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网格化管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精神,在全面整合现有各类行政资源的基础上,以层级负责为基础,以细分区域为平台,以长效机制为抓手,以提高效率为目标,全面推行“三级网格、五项机制”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城乡管理由粗放向精确、静态到动态、分散到集中、局部到全面的转变,逐步实现管理的全覆盖与服务的全方位,加强和提升基层管理与服务的综合水平。
二、三级网格
网格的基本内容:将城乡行政工作以固定的区域为单位,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实行工作方法上“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灵活运用。
(一)网格划分
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分为三级:
一级网格:以一个街道管委会或乡镇为基本单位。责任人为城区管委会或乡镇负责人。
二级网格:以一个社区或行政村为基本单位。责任人为社区或行政村的包村干部。
三级网格:网格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主要依据地理分布、现状管理及工作难易等因素,在一个社区或行政村内将相邻的居民楼栋庭院设置为若干个片区。责任人为社区或各村负责人。
(二)网格职责
城乡社区网络化管理实行层级负责制,各个层级网络责任人工作职责如下:
一级网格:指导基层的管理与服务等综合工作;协调的重大事宜;定期深入社区(行政村)内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其反馈至城乡相关部门给予解决;督促与指导下级网格责任人工作落实情况;
二级网格:城乡包片干部协助管理与服务等综合工作,列席工作例会;每个工作日不少于1小时(合)深入社区(行政村)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将各类动态情况反馈至城乡相关部门与责任人,督促并协助其给予解决;督导下级网格责任人工作落实情况,检查其网格工作记录等。
三级网格:收集与整理责任区内民生、经济、稳定、计生等各类信息资源,建立网格化管理台帐系统;每个工作日不少于2小时深入责任片,巡查网格内市政、消防等硬件设施的情况;将责任区内各类动态情况反馈至相关责任人,督促并协助其给予解决;指导和动员下级网格责任人工作;认真做好网格化工作记录。
网格划分并确定责任人后,应实行公示,接受居民群众与驻地单位的监督。一、二、三级网格责任人实行轮岗制,一年轮换调整一次。
(三)协调机构
着眼于加强网格化的组织管理,设立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由城乡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全面负责网格化管理工作,指导网格化管理的运行。领导小组下设若干个工作组、一个督查考核组和办公室,办公室设在
城乡党政办。
工作组分别以一级网格为工作责任区,以一级网格责任人为组长,二级网格责任人为副组长,社区干部为成员。工作组主要职责为:商议本区域内的网格化管理具体事宜,根据城乡安排向二、三级网格责任人布置经济、稳定、计生各类信息排查等任务,处置网格内城乡社区职责范围内的事宜。工作组实行不定期会议制。
督查考核组由城乡纪检书记担任组长,从城乡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三、五项制度
本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精神,构建“排查报送、处置反馈、信息管理、督查考核、奖惩表彰”配套工作机制,保障四级网格化的正常运转。
(一)排查报送机制
1、城乡各科室应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将工作领域所需求的信息内容分解至社区,各级网格责任人须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按规定要求定期在责任网格内开展信息排查工作。
2、三级网格责任人应当整合责任区内各类信息资源,创建台帐式的网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