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出版物市场管理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出版物市场管理论文.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8/6/19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出版物市场管理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07编辑
陈卓仪
20070102722
反思中国出版业体制改革
摘要:出版业在社会主义中国注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业。兼具商业和文化双重属性的出版业本已不同于其他主流产业,加之意识形态的笼罩,出版业在建国之后便蒙上了国家和政党色彩。200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企图对出版业进行体制改革,在一片风风火火的改革之下,出版业在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在本质上,政党至上的中国出版业并没有发生体制上的转变,出版业体制改革只是一场表面的欢闹。
关键词:出版业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的出版业
出版业,从广义上来讲,包括与图书、报纸、杂志等纸质出版物以及电子音像、网络等电子出版物相关的产业。在中国的产业分类中,出版业属于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产业。相对于其他第三产业,出版业由于出版物的文化属性,使其不再是纯粹的商品,而是一种工具,一种辅助国家和党宣传政策方针的工具。而这种工具性也使得出版业无法像其他产业般自由地发展,不可避免的贴上了政党的标签。
我国的出版业在建国之后就进入了国家垄断状况,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出版业是一个封闭运行的体系,大多是国有单位,根本就谈不上市场管理。出版物的各个流程,从出版到发行,再到销售均由国家文化局执行,甚至连书本的数量、书本的流向也由国家统一分配。新华书店这一时代的标识名词就是当时中国出版业的掠影,国家管制着国民的阅读。而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版业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焚书坑儒式的毁坏。
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作为文化产业的出版业为了能与经济的转轨衔接,也掀起了一场体制改革。
出版业的改革之路
80年代以来的出版业改革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80年代,发行体制改革: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图书流通方式的改革,1982年实行的发行体制改革,打破了新华书店的垄断地位,开始出现以民营书商为主的第二条发行渠道。但是出台的相关政策中依然不忘强调以新华书店为主体,唯恐失去垄断大本营。这一时期的改革不算彻底,只能是一次有利的探索。
90年代,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一直以来,出版单位属于国家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属于国家编制内的公务员。这种体制让出版业一度成为欠缺活力,没有竞争力的代名词,人浮于事也是常见的情况。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从出版业内部进行改革。这一时期的出版单位并没有实现转制,只是事业单位借用了企业的管理方式,新瓶装的还是新酒。
改革年,深化体制改革:2003年以来,国家对出版业实行了大型的整理。2004年和2005年出版业的转制和转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被业界誉为改革年。
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要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同年6 月,中央确定在9个省市的39 个宣传文化单位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一时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在新闻出版领域成了热词。中国出版集团在2004年受到国家批准,改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为中国出版业第一个转制的出版单位。
2007 年10 月17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以十七大代表的身份接受媒体的群访时发表关于新闻出版类企业上市的观点:中国政府将支持出版机构、报业企业和官方骨干新闻类网站上市,并不再要求他们将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拆分,而是鼓励整体上市,以
“体现产业的整体性,减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