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弘扬历史文化.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弘扬历史文化.doc

上传人:zhangbing6987 2015/6/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弘扬历史文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弘扬历史文化建设人文岐山
——兼谈岐山是黄河文化的丰厚源泉和产业高地
岐山县位于关中西部和黄河支流——渭水中游,介于西安市和宝鸡市中间偏西地段,南接秦岭,北枕千山,中为广阔平原,形成了“两山夹一川,两水(渭水、岐水)分三原”的南北狭长地理形态。其地貌特征包括南部秦岭高山区、北部低山丘陵区,渭河及其支流——岐水(后河)阶地和洪积扇组成的黄土原区。,坐标介于东径107°33′至104°55′和北纬34°37′.海拔最高2160米,最低1495米,,其北是渭水支流岐水区和渭河北塬二级台地,沟壑纵横,土层深厚,水源丰富,日照充足,最适宜于古代先民耕作和繁行。它曾是炎黄二帝始祖(炎黄二帝曾经历八代子孙)生息和周室发祥肇始之地,是我国首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和古代哲学巨著《周易》的诞生地,也是东汉明帝和北魏时佛教最早、最盛活动地和三国时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的古场所在地,地上地下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文物普查资料表明,全县共有新石器时代和商周、秦汉、三国等各代文物点817处,其中国家级4处(周原遗址、周公庙古建群、凤凰山遗址、太平塔)、省级10处,位居全省之冠。建国前后,这里曾出土过大量形体硕大,有长篇铭文的精美青铜器和2万多片雕刻精细的西周甲骨,世称“青铜之乡”的“乡中乡”和“西周甲骨文之最。”
1.“青铜器之乡”的“乡中乡”。
岐邑,曾是中国历史上先周的都邑所在。据《竹书征年》记载,商代武乙元年,周人先祖古公亶父率族人由彬迁岐,经王季、文王三代100多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发展成一个可以足以灭商的小周国。文王晚年,为了东进灭商,又将都邑由岐迁于沣。武王灭商后,虽定京于镐,但岐邑仍为王室祖都之地,宗庙未曾废弃,周王每年还要回岐邑祭祖,在祖庙里搞重大的策封和庆典活动。朝庭的功臣显贵还要在这里营邑建居,死后还要按当时的礼制规定,将大批青铜器埋于墓葬中。周公制礼作乐,完善了国家各种典章制度,使青铜礼器铸造达到登峰造级之程度。所以,自汉代以来,岐山京当、北郭等地不断有青铜器出土,周原遗址及凤凰山高等级贵族墓葬群的出现,使岐山成为全国有名的文物大县之一。我县现有馆藏文物12000余件,据不完全统计,仅完整西周青铜器就有300余件。出土的青铜礼器、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器、生产工具等。如清道光末年,在京当乡的董家村,出土了有铭文597字的毛公鼎和天亡簋,在京当乡礼村沟岸出土了著名的大盂鼎、小盂鼎和虢季子白盘等,其中的毛公鼎、大盂鼎和虢季子白盘被列为
“晚清出土四大国宝”。解放后,全县共出土青铜器七十多次(批)。如在贺家村出土了凤柱器、伯夏父鼎、伯觅父盨、丙卣、山簋、人面盾饰、史臣舌簋、荣有司鼎、伯车父盨(两件)、史逨方鼎、(两件)牛尊、梁伯敔簋、云纹编钟(三件套)等,在凤雏村出土了伯尚鼎、伯觅父盨(两件)、六六一六六一,献师隻簋、丙父戊簋和六一七六一六方鼎等,在礼村出土了交宁(贾)父乙鼎、凡尊、弓鼎、父乙觚、贤父辛爵、父癸尊、壬侜鼎、王仲姬方鼎等,在王家咀出土了陆妇簋、饕餮纹鼎、乳钉纹鼎、夔纹鼎、息父乙鼎等,在京当村出土了云雷纹觚、饕餮纹爵和斝、虢仲鬲(两件)等,在流龙咀出土了齐生鲁方彝盖;在双庵村出土了膳夫吉父盂等;在青化镇的丁童村出土了外叔鼎和矢叔簋等;在北郭乡(今归凤鸣镇)的祝家巷出了新邑戈,亚中必其斝等,在杨村吴家庄出土了王伯姜鼎,在八亩沟村出土窃曲纹鼎三件;在曹家沟出土周舟阝马京鼎,在庙王村西出土弦纹鼎1件和高领乳状袋足鬲陶器六件;在周公庙东侧出土双耳铜鬲(又称弦纹鬲)一个。在北寨子有出土亚中薛父乙史鼎等,在杨家场出土父乙爵和蕉叶纹觚等;还在高店镇出土龚鼎、涡纹鼎各1件,在蔡家坡和永尧村出土中簋、直棱纹簋等11件,在马江的小营原出土旅簋1件。在麦禾营乡王家村出土铜鍑1件;益店镇收购站还检选祖乙觚1件。特别是1975年出土于董家村37件青铜器窖藏,对文物考古界的震动和影响最大。
1975年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二日)京当乡董家村农民董宏哲、董天有在村西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个青铜器窖藏,他们保护好现场,由时任生产队副队长董宏哲报告给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岐(山)扶(风)考古工作站,及时进行了发掘清理。经勘察,这个窖藏位于董家村西的西周居住基址北边,略呈椭方形,此窖共出土青铜器37件,器物均按大小相互套置存放,计有鼎13件,簋14件,壶2件,鬲2件,豆2件,盘1件,盂1件,其中铸有铭文中30件,内容丰富,涉及西周中期的册命赏赐告诫,以物换田、林场易主等土地使用权转让、交换和法律判决等问题。器主约10余人,其中最重要的有四件,即裘卫盉、五祀卫鼎、九年卫鼎和匜。前三件铭文是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和使用的文书、档案,是我们研究西周中期土地国有制或王有制关系变化开始瓦解的重要